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首席记者 梁坚义 记者 侯娜)
23日清晨,太阳跃过山头,村庄生动起来。
此时,刘家湾里,一个人、两个人、三五个人……一群人,陆陆续续,沿着村路向村外走去。
今年66岁的柯传大上田地了,裤腿还沾着泥土。他要赶着打理地里的花椒树。
(一)
柯传大所在的花果村因花花果果而名,阳新原花果公社就是以该村村名为名的乡镇一级政府。
村中的老人说,那时的花果村漫山遍野的桔子、李子、桃子、石榴、枇杷等,一年四季,瓜果飘香。
随着进城务工的增多,花花果果散落在角落里无人打理,花果村变成了“花果花果无花无果”。
然而,更令人焦虑的是,村里是“做什么事都做不成”,破屋烂灶、湾子争斗、邻里不和、夫妻吵架、矛盾纠纷不断,是县里的三类村、84个贫困村之一。
村里“空壳”不说,还留下一屁股烂债。村里湾里想做点事儿,老少爷们一口一个“祖宗几代都过来了,想做也做不成”。
柯传大从村干部岗位退下来后,一直想做点产业。想流转一点土地,群众口口声声“宁愿荒着也不靠那几块钱”;想做点事儿,人们宁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也不愿动动身子。
想起这些,柯传大心里不是滋味,也特别难受。
(二)
要是前些年,柯传大“打死”也不去做产业。因为村中民风不好,再“苕”的人也不会“把钱往水里丢”。
当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花果村。面对压力,原村支部书记提出了辞职。阳新县纪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帮着重新组建了村“两委”班子。
村穷不在经济,穷在思想,穷在精神,穷在修为,扶贫工作队以党建引领,净化村风,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村里开展“村立约、族立训、家立规、人立言”行动,规范村规民约,传承族训祖训,党员立言立行……
全村47名党员人人“亮相”,个个“立言”,将各自说的一句话,挂在村庄醒目处,时刻警醒自己,接受群众监督。
“诺必行,行必果”。驻村扶贫干部、阳新纪委干部李加南不做客人做主人,带头立下了“以德做人、以诚做事”之言,挂在村委会路口。他一扶就是两年多。
村支部书记梁三学立下了“认真做事、诚信待人,为打造一个新花果而努力”之言,分别挂在村委会、三个自然湾的路口处。这些年,他为村庄建设垫出30多万元。
再造新花果,村里围绕“花园、果园、菜园、家园、乐园”的五园建设,改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修卫生室,改门口塘,安装路灯、疏通沟渠、植树种果……
(三)
村里大变样,柯传大也立下了“带头发展生产,带动群众发展”之言,在温州务工的媳妇打听到花椒种植信息后,他流转了37亩土地,种植30多亩花椒,套种几亩地的草莓。
“牌子一亮,就是榜样。”下梁湾党员梁正加,他立起自己的一句“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之言,挂在进村路口,带领群众村庄整治、修桥修路、发展产业,调解纠纷……
党员带好头,群众跟着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凝聚起了花果村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力量。
流转土地、发展产业、技能培训、岗位安置……村里先后办起了养鸡场、制鞋厂、苗木基地、物流仓储等。
如今,花果村发展专业合作社5家,安置困难群众60多人,村集体年收入13万元。2016年花果村一举摘掉贫困帽子,实现了整村脱贫。
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领头公益、发展产业、引领民风。深圳老板李祥月返乡流转100多亩土地,创办阳新雅山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带动150多个农户合股从事养殖、种植业。
(四)
与贫困挥别,向幸福进发。
村养鸡场不仅年上缴8万元的利润,还扶持40多个脱贫户养鸡。党员、鸡场管理员梁师定说,去年养鸡场光劳务费付出就10多万元。
下梁湾脱贫户柯美花饲养起了50多只蛋鸡。这个春天,老母鸡已经“咯咯咯”下起了蛋。柯美花的媳妇说:“村有约,族有训,家有规。现在湾里邻居关系、婆媳关系可好了。”
脱贫户刘应钦全家4口人,夫妻都患有病,两个孩子还在读书。村里的党员指导其培育柑橘。村里在保证其低保收入后,又将其安置到制鞋厂上班,每月有2000多元工资收入。
“我为村庄感到骄傲。”刘应钦说。而在几年前,人家问他哪村的,他总是遮遮掩掩不好意思说。
外人眼里“路难走、屋破烂、山村穷”这些村庄印象,像一顶顶破旧的帽子,让他觉得抬不起头来。如今,刘应钦走在路上腰板直了,头也昂起来了。
如今,花果村正在设计登山步道、户外活动场所,植树造林、打造花木长廊,发展农家乐、垂钓基地,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再造花果之乡。
柯传大打理好一处花椒树,太阳已经老高。他收拾家伙赶回家吃早饭。回望身后的大片花椒树,他的心里充满了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