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3月25日,“襄阳赏花行”活动启动,来自湖北、湖南、陕西、山西、安徽、江西等六省的1000多名游客,共赏桃花盛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3月24日,“千古帝乡,花海枣阳”第二届春季旅游活动启动,来自武汉、襄阳、黄石等地的2万多名游客徜徉花海。
枣阳大面积种植桃树已有20多年历史,早在1998年就被中国农学会授予“中国桃之乡”称号,目前桃园面积超过30万亩。每年3月起,不同品种桃花次第开放,“百里桃廊”远近闻名,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繁花褪尽,游客散去,果农开始操心一年的收入。
枣阳市特产局调查显示,10年来,该市桃园平均亩产收入从6000元降至3500元左右,桃产业正遭遇严峻挑战。
“早熟”优势受夹击
湖北、河南、河北、山东是我国四个种桃大省。省农业厅统计显示,我省桃树种植规模约100万亩,枣阳桃园30万亩,占比近三分之一。
枣阳桃产业发展,有其先天优势。
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研究员王会良介绍,桃树在我国北纬31度到32度之间品种最多、生长最好。枣阳处在这一纬度带的最南端,相比其它地方,同一品种的桃子,枣阳最先成熟。“早熟”,一度为枣阳桃产业发展赢得先机。
然而,近年来市场情况不容乐观。枣阳种桃大户李成明介绍,从5月初上市到6月初全国大面积上市,桃子价格犹如坐滑梯。去年,武汉沙湖水果批发市场的鲜桃价格,5月初每公斤18元左右,6月初只有每公斤2元左右。
随着桃树新品种的培育,我省荆门、潜江、仙桃等地,也开始大力发展桃树种植,四川、云南、浙江等地桃产业也蓬勃发展。同时,河北、辽宁等地“大棚桃”面积日益扩大,大大提前了鲜桃上市时间。
南北夹击,枣阳“早桃”的优势遭遇挑战。
优化品种难抉择
“一年不如一年了。”枣阳市平林镇桃农董启凤种了10亩桃,如今亩均收入不到3000元。董启凤的桃树是10多年前种的脆桃,品种退化、品相欠佳,卖不出好价钱。“砍吧,舍不得;不砍,再过几年就要亏本了。”董启风很是无奈。
去年11月,枣阳“桃王”邱晓发砍掉50亩桃树改种梨树,带动当地20多户农户跟进。
据介绍,目前枣阳半数以上的桃树品种老化,每年品种更新面积约1万亩。
枣阳市特产局负责人段毅颇有危机感:“现在人们口感要求高,水果品种选择余地大,以量取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尽快用新品种、新技术以及种植新方式,适应市场需求。”王会良说,一个桃树品种10年后就开始进入利润衰退期,该所培育的“春雪”“春美”“霞脆”等品种和“万寿红”等晚熟品种正在逐步被市场认可。“品种更换太快,不能‘桃尽其能’;太慢,亩产利润越来越低。”段毅说,品种换代一要选准优良品种,二要踏准市场节拍。
枣阳香果蔬菜专业合作社尝到了优化品种的甜头。合作社引进的“光武圣桃4号”“光武圣桃2号”,每亩产值提高了1.5倍。
产业短板盼补齐
“桃子就怕连阴雨。”段毅说,一下连阴雨,桃子生长周期拉长,品质会下降,价格自然下跌。桃子保鲜期只有3至5天,虽然大面积滞销情况尚未出现,但降价促销的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发展一定规模的桃子深加工,或许会增强抗风险能力。”种桃大户刘清云说,产业由大走强,离不开全产业链发展,否则永远只能追赶市场。20多年前,潜江大虾养殖面积全省第一,而现在,通过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潜江大虾养殖面积仅占全省十分之一,但产值却占四分之一。
数据显示,枣阳近年桃业产值稳定在9亿元左右,几乎全部是鲜桃销售,尚没有一家规模化桃类果品深加工企业。
王会良介绍,桃富含蛋白质、钙、铁、磷等营养元素,可用来加工饮料、罐头、果醋等。
枣阳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几年前曾引进过两家桃类果品加工企业,但还未形成批量生产。
加工不同产品,需要不同品种。罐头一般使用黄桃,饮料一般使用水蜜桃。“发展深加工必须提前谋划。”段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