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名村民分组分工,栽种一种名叫“红继木球”的景观树苗。
唐家铺村海拔近千米,生态环境良好,气候适宜,毗邻屏山峡谷,境内奇石嶙峋、山林茂密、山花烂漫、空谷鸟鸣。
今年33岁的吴远鹏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曾在村里任职7年,然后外出到深圳、天津从事工业园区管理,年收入50多万元。因为家乡情怀,2018年春,他在鹤峰县传媒中心驻村尖刀班的影响下,毅然放弃高薪,依靠家乡的生态资源,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成立了华朗苗圃专业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500亩,实行“提供技术,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模式,带动116户村民发家致富。
定点放线,挖苗坑,放树苗,培土,压实……栽种现场一片忙碌,今天有1.7万株苗子等着他们赶栽。
“村里外出务工的人多,加之最近正值春忙的高峰季节,即使拿钱也请不到工。”吴远鹏有着焦虑。
“吴远鹏为村里发展奉献了很多,不能让他又出血、又受累。能帮多少就帮多少。”驻村尖刀班班长李文广向单位发出倡议。上午9时,单位职工不管年轻的,还是年老的,纷纷从县城赶来,加入栽植队伍。
“我家有2亩多地,全部流转给老板,流转费有1000多元。我最高兴的是,签了协议之后,我种自己的地,老板还给我发工资。”70多岁的贫困户覃珍秀老人说起土地流转带来的好日子,她打心眼里高兴。截至当日,她帮工7天,获得工资700元。
儿女外出务工,一人独居在家的80岁村民赵戊姐也是感同身受,当天,她的任务是放苗。“活儿轻松,吃得消,耐得活。我这把年纪一天也有100元工资。”身体还算硬朗的她笑开了花。
今年,唐家铺村在驻村尖刀班的引领下,按照“政府主导、村级规划、农民主体”的思路,以美丽田园为特色、以休闲农业为主导,通过农村土地流转等形式,以苗为媒规模化发展,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形成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产业链,描绘出“一村一品、一户一景”建设新蓝图,悄然开启脱贫致富“快捷键”。(汪正玺 贺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