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跳农门”到“入农门”,张家强——
兴产业,聚人气,打造田园牧歌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卫华 通讯员 仙宣
如何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仙桃陈场镇仁和场村找寻答案。
宽敞气派的文化广场,直达田间地头的水泥路,青翠欲滴的西兰花、娃娃菜……村支书张家强带领记者一一参观。
“70后”张家强,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也是外出致富又被村里请回来的“能人”。此前,他在武汉经营一家广告公司,年收入30多万元。
从“跳农门”到“入农门”,张家强内心有过挣扎。
相劝者有之:“吃力不讨好,何必找罪受?”嘲笑者有之:“是想捞点好处吧?”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看到劳动力流失,农田抛荒,心里不好受。”2016年4月,张家强毅然回乡,接过乡村振兴接力棒。
他深知,农村要发展,关键在产业,未来靠年轻人。
上任后,他大刀阔斧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千余亩西兰花基地,成立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春节后分红。
随后,又效仿潜江搞起稻虾连作。他带头开沟挖塘,将自家15亩田改成稻虾混养模式。10多户村民跟着他闯市场,去年亩均纯收入3000元至5000元。
新模式初见效益,村民们干劲也大了。年龄大的,主动将自家土地交给合作社打理;在外务工的年轻人陆续回乡,学技术,挖鱼塘,当起“农二代”。“37亩地能不能赚个十几万元?”“和我开服装厂比效益怎么样?”今年春节回家,村民严义国向他打听养殖效益。得到张家强的肯定回答,严义国也回乡种起虾稻。
跃跃欲试的乡亲越来越多,村里掀起一股返乡创业潮。南下打工10年的严方华返乡流转了30多亩水稻虾池;王林、王贵明拉着3个儿时伙伴成立了欣垄农业有限公司,流转1800亩地种西兰花和娃娃菜;做了4年“一条龙”酒席生意的严新良和妻子也学起了稻虾连作……
截至目前,新成立的仁强水产合作社社员已增至40人,稻虾连作面积达1200亩。
昔日的“空心村”,因更多年轻身影变得活跃起来,不仅聚起人气、财气,还有了生气、底气。张家强透露,春节期间,武汉宁美国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涛也为家乡振兴出谋划策,并承诺出资修建村标准化篮球场。按照村“两委”的初步设想,2018年,将依托王洪涛的电商平台,让本地更多农产品走向全国,真正让农业有奔头、农民有干头。
田园牧歌悄然奏响序曲,人们对家乡有了新的期许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