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鄂州梧桐湖新区:村民翻身变市民 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发布时间:2018-04-04    来源:    字体大小:A-   A+

    

从“犹豫迁”到“盼着搬”

——鄂州梧桐湖新区村民变市民探访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劲松 通讯员 黄亚峰

鄂州梁子湖畔,张德发经营的九汇发农林专业合作社员工正忙着为梧桐湖新区更新花卉,整饰苗圃。他自己仍住在离新区数步之遥的大垅村待拆的老屋里,等到今年秋天,才能搬入还建新房。

“早就等不及了!”张德发说。然而,9年前,他和项目征地涉及的1.5万余名村民一样,大都顾虑重重。如今,近7000名村民已在新区开始生活,还有8000多名乡亲与张德发一样,从一开始的犹豫“迁不迁”,已转变为盼着“早些搬”。

变化何以发生?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专程深入探访。

保障环环紧扣走出土地依赖

梧桐湖新区紧挨着尚未拆完的大垅村。一边楼墅成列、街道整洁,另一边旧房破屋、泥路洼地。

2013年,首批村民300多户入住新区,张周根一家6口也在其中。原先他们住在低矮平房里,当年分得两套敞亮的套房。“居住条件只是直观感受,如何保障被征地村民的相关权益,还需制度设计环环紧扣,帮助他们走出对土地的依赖。”鄂州市改革办主任范玉姣说。

2016年,鄂州市先后出台文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特别对养老保险制度作了创新,明确规定一次性补偿基准不低于上年度村民可支配收入的3倍。同时,明确资金筹集渠道,即按每亩1.5万元向用地单位征收,政府土地出让收益提取5%,村集体土地补偿费列支15%。

72岁的胡长林说:“我和老伴一年的养老金约1.4万元,可支付日常生活花销,吃药看病也有保障。”让他更放心的是,去年底,新区与投资方省联投共建联垅公司,农村集体资产打包改制,胡长林和儿子两家人都成了“股东”。

目前,已有3338名“新市民”享有配股权,过去简单的货币分红转为稳定的股份分红。

拓宽就业路径摆脱“一补了之”

“补偿只是一次性的,分红收益也不能确保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梧桐湖新区管委会主任黄晓明说,促进被征地村民二次就业,才是长远之计。

成为市民的日子越来越近,张德发的心里却很踏实。“以往一年收入就一二万元,现在已是10倍以上,今后生活不用担心。”早在征地时,他从种田转为养植花木,抓住了新区绿化商机,逐步将基地从120亩扩大到400亩。

衣着时尚的吴世明也曾务农,现在她是“姐妹花家政公司”总经理,她的家政公司通过就近招工,少时十来人,多时数十人,在当地已小有名气。

新区下设的投资公司搭建一站式就业援助服务平台,建立创业扶持基金和创业孵化基地,让被征地村民各施所长,变就业为乐业。

张周根是受益者之一,参加培训后不久即成立商贸公司,邀请亲朋参股,承接联垅公司的部分业务。新区建电商服务站,他很快想到将自家农庄产品放到网上销售。“我这8年,像打了场翻身仗!”他自豪地说。“保障多样化和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满足了新市民对土地增值、项目收效及就业前景的期望。”范玉姣说,这样可避免出现新的“城中村”,为“人的城镇化”破除根本障碍。

拉平城乡待遇吸引就地转户

从村民到市民,身份转变是“形”,公共服务均等才是“实”。梧桐湖新区户籍改革侧重拉平城乡待遇,吸引被征地村民就地转户。

2016年11月,原大垅村支书罗休勇有了新的岗位:梧桐湖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这意味着撤村并居改革正式启动:先撤销大垅村,成立梧桐湖社区并组建党委,随后六十、鲊州、月山等村逐步并入。同时,全面引进城市管理模式,打破城乡二元治理格局,引导新市民适应城市生活。

每个工作日,近1200平方米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早就忙碌了起来,各业务窗口常常人潮涌动。罗休勇说:“新区内,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完善,上学、上班、办事、就医都不用出远门!”

“除了养老和就业,被征地村民还需要市民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黄晓明说,这一改革消除了公共服务、福利待遇等领域39项城乡差别,建立了标准统一的配套政策。

罗休勇难忘起初反复上门动员村民征地拆房的艰辛。他说:“头两年只拆了两万多方,但在村民陆续入住新区后,2015、2016年一共拆了12万方。用不了3年,全部征迁工作可完成。”

眼下,随着以“生态健康科学新城”为主体的梧桐湖新区建设日新月异,越来越多“村民变市民”的精彩故事还将上演。

上一篇:昔日贫困村变身美民宿远安这座千年古村连央视都点赞
下一篇:农田变花田农房改民宿 黄梅老铺村冲刺国家4A级景区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