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运涛 通讯员 张夏洁
乡村如何振兴?“三乡工程”如何推进?4月3日至4日,荆门市举行乡村振兴暨“三乡工程”现场推进会,在拉练中找差距,在竞进中促提升。
高效农业带来高回报
漳河新区双喜街道双井村,一排排现代化的钢构大棚里,西瓜苗娇翠欲滴。“我们的西瓜5月上市,按照往年行情,一斤不低于6元,价格是普通西瓜的3倍。”村支部书记、双井西瓜合作社社长刘伟满脸自豪。
这位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有自豪的资本:双井村靠种西瓜不仅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而且成为“亩产纯收入达1万元,社员户均年纯收入12万元”的西瓜名村。全村有150多户村民靠西瓜产业发家致富,换了新房,买了轿车。
同样是种西瓜,为啥双井人就能“种出花来”?刘伟说,两个关键词:高效、品牌。
其他地方种露地西瓜,双井村种的是大棚西瓜;外地瓜6月至7月上市,双井西瓜提前1个月或延后2个月供应;普通农民一家一户种瓜,等着贩子上门收购。双井村购买农资、嫁接育苗、规划种植、技术管理、包装销售五统一,拿下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设计了商标二维码,并加入荆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通过信息化将西瓜“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展现给广大消费者。
从质量中尝到甜头的不止双井人。可可农业公司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请来院士种出“果冻橙”,每斤均价18元;漳河镇八庙村的千亩小龙虾基地,与华农合作养殖“清水虾”,直销北京均价每公斤百元;东宝区现代农业科技园无土立体栽培的西红柿,亩产高达8万斤,价格卖到10元一斤,是普通西红柿的4倍。“只有走质量兴农之路,才能确保产得出、产得优,卖得出、卖得好。”荆门市委书记张爱国总结。
“乡愁”点亮乡村魅力
破坛旧罐、土砖泥瓦似乎与“美丽”不沾边,但钟祥市客店镇却“土”出了韵味、“旧”出了乡愁。
有1800年树龄的对节白蜡,静静地矗立在村里,平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厚重;小溪顺着山势而流,潺潺的水声,辅以堆砌岸边的火山石,凸显了村庄的静谧;民居与农田相望,中央空地上散放着石碾、木椅,充满了野趣……
“融入生活,融入自然,挖掘乡村历史文化,突出每个村庄的灵魂。”客店镇党委书记朱克举阐释“客店模式”。
南庄村呵护千年对节白蜡群,打造“对节千年,钟爱一生”的“对节人家”;
明灯村在村头池塘边书刻二十四节气的石头,利用闲置的犁、耙等农具,还原“犁耙水响,农家话常”的“田园人家”;
赵泉河村打造擂鼓台、姜太公钓鱼处、老观寨等小景点,再现“笑谈封神榜,醉卧岁月长”的封神文化村;
邵台村依托百亩田园、幽静古道,打造以“七彩乡村、守望田园”为主题的田园文化村……
客店美如画,乡愁浓似酒。2017年,客店镇迎来75万名游客,旅游总收入超过4亿元。
“就地取材,就地造景,就地就业,偏远的山区小镇走出了一条投入小、成效大的‘客店模式’。”荆门市市长孙兵点赞。
能人回归搅热乡村
走进京山县罗店镇马岭村,石桥流水,百余栋小别墅掩映在浓荫下。花园式的村办休养所里,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入住。
沿木栈道前行,现代化大棚里是红灿灿的小西红柿、绿油油的青菜。水塘边的草地里,不时可见享受春日暖阳的乌龟。“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村支部书记张立说,6年间,凋敝的马岭成为闻名全国的幸福马岭,去年获评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荆门市仅此一家。
变化,源自“九马回槽”。2012年春节,张立、马志强等9名在外致富的马岭人回到故乡,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幕。
成立股份合作社,村民变股民;发展八大生态产业,现代农业风生水起;村集体经济收入从“空壳”达到15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011年的5985元快速增长到去年的29650元。
如今的京山,像张立一样反哺家乡、返乡创业的能人比比皆是。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投资1700万元,在杨集镇新场村倾力打造万林公园,新场村一举成为美丽乡村。此外,陈东升投资40亿元、占地4.3平方公里的泰康之家·京山双墩美丽乡村综合体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
能人万兴返乡投资1.2亿元创办香菇生产基地,吸纳19个村的21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搅热了昔日沉寂的乡村。”京山县县长魏明超说,全县已感召138名能人回乡创业,实施项目126个;吸引58名企业家投资9.0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