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荆门小伙探索稻蛙共作 水稻田里养蝌蚪掘金

发布时间:2018-04-1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近年来,继小龙虾之后,随着蛙来哒、蛙小侠等一批“网红”餐饮兴起,食用蛙成了下一个“风口”,却遭遇供应链短板,市场上供不应求。80后小伙何睿看准市场上稻田蛙少,需求量大的商机,在沙洋县沈集镇流转200多亩土地,将水稻和青蛙混种混养,既向市场提供生态稻田蛙,又提供绿色有机稻米,一箭双雕。

蛙稻混种混养难度大不大?市场行情如何?4月2日,记者前往湖北乐翔农业有限公司稻蛙生态养殖基地一探究竟。

蛙稻共生,创新绿色种养模式

稻蛙生态养殖基地位于沈集镇乐山村,203亩水稻田连成一大片,每块田边都有为防青蛙天敌设置的围网,远望如白纱帐大阵,甚是壮观。

上午9时许,正是投食时间,公司从乐山村雇用的15个村民娴熟地将奶粉般的蛙食一把把撒在526个蛙池里,一群群小蝌蚪游向蛙食开始进食,不到一刻钟,饱餐后的蝌蚪纷纷找阴凉处“消食”去了。

“蛙稻共生是解决餐桌上的需求和维护农田生态系统平衡的必由之路。水稻植株可为青蛙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尽可能还原自然环境,保持稻田蛙原有体表自然色泽以及口味,这样种植出来的水稻无公害,稻田蛙也环保,二者销售都不愁。”何睿介绍,蛙稻共生模式是将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稻田蛙是捕虫能手,排泄物还是水稻很好的肥料,这样养蛙的稻田完全不施用化肥和农药。

高门槛高风险“蛙稻”利润高出“虾稻”10倍

记者看到,蛙池四周都设置了严实的围网,田埂上还架设有30厘米左右高的白纱网。“青蛙的敌害特别多,水里的泥鳅、鳝鱼、龙虾,地上的蛇、鼠,天上飞的水鸟,都是青蛙的天敌。所以设下了天罗地网。”何睿解释,春季青蛙繁殖前,要用石灰给蛙田消毒,杀灭土里的泥鳅鳝鱼。

对付了外忧,还有内患,病害对青蛙也是致命的。青蛙最常见的病疫是歪脖子病、腐皮病和红腿病等。

除了天敌和病害,蝌蚪在生长阶段,对水质的要求也很严。基地通过埋设封闭式管道,从上游水库取水,给蝌蚪提供一个纯天然水体环境。

此外,蝌蚪成活率普遍不高,这也是目前正在攻关的技术难题。

“所以蛙稻共生的门槛还是比较高的,无论是基建投入成本,还是养殖技术水平。不过,高风险必然伴随着高利润。每亩年收入起码4万元。”何睿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亩产青蛙约2500公斤,批发价30元/公斤,收入约7.5万元;一季有机稻,亩产500公斤左右,每公斤10元,收入约5000元。扣掉每亩3.5万元的成本,每亩净利润4万元左右,而小龙虾亩产才250公斤左右,批发价30元/公斤左右。

何睿说,蝌蚪长成成蛙,只需3个多月,基地目前已在省内外的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点,主要供应农贸市场和商超。后期,他们将与正大集团合作,开展食用蛙深加工。

“公司+农户”带动一方村民致富

“这203亩地,是从乐山村18户村民手里流转的,每亩租金约730元一年。”何睿说,在沈集镇政府的协调下,去年下半年很顺利地与农户签订了协议,11月开始基建施工,目前已经全部投放了蝌蚪。

何睿打算通过今年的经营,摸索一套适用于当地的整个养殖链标准流程,带动周边农民一起从事这个项目。“目的就是想将蛙稻模式推广,带动更多农民致富。这不今年才开工,已经有两家农户主动找我表达了想入股的想法。”按照何睿的规划,通过正大集团的营养师技术员黄俊榕的协助,公司正在制订一套科学化、精细化的培训手册。

“我今年60岁了,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拿工资。”乐山村6组的左俊英告诉记者,她家的田都租给公司了,一年有1.1万元租金,另外每个月还有1500元底薪,年底她还能分红3万元,一年下来能收入5.9万元以上。何睿说,如果目前公司雇用的15户按每户入股2-3亩,亩均纯收入2.5万元,一年下来务工加利润年收入过10万元并不困难。

何睿(中)和营养师黄俊榕(左)在检测蛙池水质。

记者手记:

记者到访时,10多位村民正在基地忙碌。其中一位老师傅看起来年龄不小,但精神很好,古铜色的脸庞上淌着汗珠。上前询问,老师傅姓官,今年76岁,是在基地打工村民中年纪最大的。“黄道吉日鞭炮响,老板黄金进万两,新战略新思想,带领我们奔小康。”手上忙着,老官嘴上也没闲着,念出了一首打油诗。攀谈得知,老官儿子和儿媳都在新疆打工,他和老伴在家留守。家里的7亩多水田全部流转给了乐翔公司,5005元春节前就打到了账上;还有5亩多旱地,种些棉花等旱作物,主要由老伴操持。老官在基地打工,上午从8点做到12点,下午从2点做到6点,一天工资100元。

年近80岁的老人,如果按传统种植方式种植7亩多水田,还真不是件容易事。但现在,老官将田流转给了乐翔公司,每年不用操持就有稳定的收益,给公司打工还可拿工资。这要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老官等人是农村土地流转新政最直接的受益者。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愿丰收的一幕在生态养殖基地早日实现。

嘉宾点评:

杨锦宗(沙洋县水产局副局长)

“水稻+N”挖掘农业潜在价值

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这是不争的事实。低在何方?低在产品结构、生产方式与运营模式。

走进超市可发现,大米每公斤有2元、3元、5元的,也有10元以上的;苹果每公斤有10元、15元、20元,也有30元以上的……猪肉、牛肉等农产品价格同样分了三六九等。

这说明,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大有文章可做。

其实,耕种了千百年的稻田只因种养模式改变而效益倍增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稻虾共生、稻鱼共生、鸭稻共生等,都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何睿和他的生态养殖基地通过一个产业带动一片,一个项目帮带一方的模式,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点不谋而合的意味。

乐翔农业有限公司1亩田能收入4万元以上给我们的启示是:挖掘农业潜在价值,大有可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永无止境。(记者贾明杨砚池文/图)

上一篇:恩施中小学放春假助力精准扶贫
下一篇:全省农村低保标准平均达到4646元 今年确保104.6万人脱贫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