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 农村新报通讯员 崔显实 潘胜男
阳春四月,恩施市崔家坝镇铺子房村陈家塆生机盎然,地里的百合、雷竹等经济作物长势喜人,关乎全塆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的水窖有了盖子,进出塆子的砂石路很快也要变成水泥路了。“谢谢‘尖刀班’的同志帮我们办了这多好事,我们脱贫有希望哒!”“你们不等不靠,主动蹬一脚,我们当然要积极帮扶!”近日,恩施市地税局驻村“尖刀班”成员唐洪波来陈家塆商量铺水泥路的事,老党员宋尚权代表乡亲们一个劲地道谢。
陈家塆原本是个不通公路的偏远村塆,总共住着8户人家31口人,有8人吃低保,在家的都是老人、妇女、小孩,能勉强算健壮劳动力的只有3个留守妇女。
由于交通不便,又无水源,祖辈主要靠种包谷、洋芋熬日子,吃水生产都靠肩挑背驮。宋尚权说,“解决这个水、路的问题,是我们几辈人的梦想,但一直没干成!”
2015年的一天,70岁的宋尚权把全塆在家的大人召集在一起,坚定地说,“就算用手刨,我们也要把水窖建起来,把路给它刨出来!”
宋尚权的决心点燃了乡亲们的斗志。很快,村民们肩挑背驮,建起了一口小水窖。跟着,8户村民每户出资1万多元,修通了1.5公里长的简易路。虽然水窖很小,路是土路,但对陈家塆人来说,那是比自家娶媳妇儿还要高兴的事。
有了水、通了路,宋尚权便想着怎么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彻底告别“包谷、洋芋混肚儿圆,杀了肥猪过个年”的“穷农业”。
宋尚权和陈家塆人的奋斗劲,让当地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员很受感动。去年,在当地政府和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宋尚权带领乡亲们发展了23亩百合、8亩雷竹、2亩辣椒、3亩南瓜、1亩白果,走上了产业脱贫路。
前不久,市地税局驻村“尖刀班”成员进村看现状、查短板。得知水窖没盖子,安全隐患大;砂石路经风雨冲刷行路困难后,立即向地税局请示汇报,局党组决定,绝不能让最勤劳的人落在同步小康的最后。很快,局里出资修了水窖盖子,又帮助争取项目资金,把砂石路修成水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