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成为温馨的家 ——恩施“亲情小屋”,为8000名留守儿童架起连心桥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通讯员 张晓勤
看到你,胜过千言万语
“爸爸,您多穿点衣服,小心着凉。”“你也要注意营养,现在正是长个子的年龄。”
4月17日中午,恩施市崔坝镇中心小学四(二)班留守儿童吕瑞其和父亲进行了约15分钟的亲情通话。
吕瑞其的父母是香笼坝村贫困农民,孩子3岁时就赴武汉打工。长期聚少离多,使吕瑞其缺乏亲情滋润,性格变得沉默寡言。他自暴自弃,甚至对父亲心怀恨意。
2017年9月的一天,学校聘请的“爱心妈妈”潘贤清发现这一苗头后,领着吕瑞其来到亲情小屋,通过视频电话联系上父亲,现场观看到父亲在建筑工地吃力搬运钢筋的艰辛场景。“爸爸,是我不好,不该使性子不理你。”声泪俱下中,吕瑞其解开了心结,性格变得开朗阳光,学习积极主动,成绩从下游一跃进入前十名。
大山莽莽,为生活所迫,恩施市许多贫困农户选择出外打工,8000余名留守儿童整年难见父母几面。与物资匮乏相比,亲情缺失影响更深远,部分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看到你,胜过千言万语!”在崔坝镇中心小学“亲情小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这里设置了留守儿童与家长视频通话的40英寸高清平板对话系统,上方张贴的小小宣传语引人注目。小屋里气氛温馨,分为亲情通话间、成果展示间、悄悄话驿站、课外阅读室等。留守儿童不仅能与家长定期通话,而且可与负责小屋的“爱心妈妈”进行心理交流,阅读健康图书,向家长展示自己的最新手工成果。
2015年底,借助遍布乡镇的教育信息化网络,恩施市在全省率先建设关爱留守儿童的“亲情小屋”,为每个学校多方筹措5万余元建设经费。截至2018年4月,全市共建成137间“亲情小屋”,实现初中和小学全覆盖。
“亲情”扩展到整个学校
“祝你生日快乐……”4月15日,白杨坪鲁竹坝小学里歌声荡漾。李君茹、李君贤这对双胞胎姐妹笑得合不拢嘴,“爱心妈妈”申太菊带着同学们正在“亲情小屋”给她们庆祝10岁生日。
大家不仅给两姐妹买来生日蛋糕,还送上精心制作的礼物。通过视频系统,妈妈孔宾一边全程观看直播,一边悄悄抹泪。由于在广东打工,她已4年没有和孩子同过生日。
三年级的向竹溪(化名),因为长期见不到父母,性格乖张,经常半夜溜出去上网。申太菊发现后,把她接到家中,关怀备至。听说向竹溪想要一把口琴,申太菊特意和孩子母亲联系。向竹溪拿到妈妈从浙江邮寄回来的礼物,兴奋不已,很快学会了一首单曲,并在“爱心小屋”给妈妈演奏,偷偷上网的毛病也纠正了。
在梭布垭希望小学,校长宋功贵将“亲情小屋”扩展到整个学校,校长、班主任、代课老师、“爱心妈妈”合力形成“1+X”帮扶体系。学校有67名留守儿童,无人照料,每天上学跋山涉水,十分危险,梭布垭小学干脆开办寄宿制,宋功贵带着教师开荒种菜,建食堂。为节约资金,宋功贵一人背了1万多公斤石灰、30多立方米木料、400多立方米石料、100多立方米沙子,留守儿童之家终于建成。从生活、心理到学习,老师们体贴入微,孩子们学会了叠被子、洗衣服,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还掌握了采茶等技能。学校从濒临解散变成太阳河乡的优秀小学。
今年7月,以梭布垭小学为原型的国内首部农村留守儿童题材大型电视连续剧《守望树》将投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