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贫困村里来了"80后"姑娘,看看这两位女书记做了啥?

发布时间:2018-04-2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牟方发家的对联。

去年,30岁的晏黎,作为2017级利川市中青班学员,被派驻到南坪乡双水村担任“第一书记”,贫困户牟方发第一反应是:“一个城里来的女娃儿,能有多大能耐?”

如今,牟方发坐在自家这块栽满果树的庭院,唱起了《咱老百姓》的幸福歌——家道盼富裕,国运盼昌盛,老百姓盼的是祥和万事兴……还竖起了大拇指:“这些都是晏书记的功劳啊!”

今年,29岁的邹方琴,作为2018级利川市中青班学员,也被选派到碑梁子村担任“第一书记”。

从城市来到贫瘠的乡村,两名80后女干部转变成贫困村脱贫致富“第一书记”,她们都经历了什么呢?牟方发为何有如此大变化?就让我们走近这两位扶贫女书记,听听她的扶贫故事。

驻村能为群众做什么?——

“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

 

绿木葱葱、鸟语花香,南坪乡双水村贫困户牟方发,认真地修剪着院坝前的景观树木,享受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一栋老房子的门窗上,三幅鲜红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

左边窗户贴着:“金鸡辞岁庆一号文件出台,土狗迎春祝三农人物来力”,横批:乡村振兴;大门上的对联是:“宽厚待人人间终会洒满阳光洒满爱,诚信面世世界定能减少阴影减少恨”,横批“吉星高照”;右边窗户贴着:“当好干部服务人民要正直,制定政策关心群众可倾斜”,横批:春光明媚。

“老辈子在忙啥子嘛,我回来看你咯,门口的对联咋又换啦?”4月12日上午,晏黎热情地与帮扶户牟方发打招呼,门口的对联再次引起她的关注。

“对联代表我的心嘛,多亏你把我的心结打开啦!”看到晏黎来,牟方发高兴得合不拢嘴。

说起牟方发家的对联,颇有一段故事。

去年3月,作为2017级中青班学员,30岁的晏黎被派驻到南坪乡双水村担任“第一书记”。去年4月26日,晏黎第一次来到牟方发家,他家两幅对联就引起了晏黎的注意。

“猪往前拱难得致富,鸡向后刨休想脱贫”“金山银山不如靠山,这门那门难比后门”。

“老辈子,您儿写这幅对联,是不是我们的工作哪里没做好?”晏黎的热情,换来了牟方发的抵触。

牟方发讲述当天的情形时说:“一开始,这小女子我还真没瞧上眼。然而,她是那么热情,还主动加我微信,我这被遗忘的角落又荡起了涟漪。”

通过微信交流,晏黎得知,62岁的牟方发,10多年前与老伴离异,女儿远嫁,儿子在宜昌服刑,自己孤苦一人独居山中。加上对精准脱贫的相关政策没能理解透彻,心中有很多期盼又难以实现。他把这种情绪用对联的形式予以宣泄。

为打开老人心结,得知老牟喜欢花木盆景,晏黎专门到城里新华书店买来《图解树木盆景》一书,鼓励老牟发展园艺盆景致富。看到老牟爱好写写画画,晏黎为老牟买来书法笔、纸张和大笔记本。

去年6月,晏黎受派去省城学习一个月。学习之余,晏黎也不忘通过微信等方式同牟方发保持联系,关心他的生产生活,宣讲扶贫政策,鼓励他开动脑筋勤致富、巧致富。

渐渐地,老牟的心被融化了。他说:“晏书记懂我们贫困户的心,我们真不在乎送多少钱物,只要干部心中有我们这些人就行。”

如今,牟方发把4亩水田改成鱼塘。扶贫工作队专门在村委会大楼显眼的位置竖起广告牌,吸引游人到他的鱼塘垂钓。庭院里栽满果树,一大批园艺苗木已成型,还发展了珍珠鸡、野鸡、鸽子等特禽养殖。

老牟说,眼下吃穿不愁了,最盼望的就是修好门口那条路,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下,扶贫路上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

去年7月1日,牟方发为村委会送来他精心制作的对联:“共产党真心实意精准扶贫,工作队苦思冥想排忧解难”,横批“扶贫路上”。

趁“七一”过节,老牟把自家门前的对联也换了。左边窗户贴着:“科学种田做魅力农夫,精细生产当合格村民”;右边窗户贴着:“吃苦耐劳苦是调味剂,享乐挥霍乐乃迷魂汤”;大门上的对联是:“相信驻村干部认真学习方可脱贫,依靠帮扶同志努力生产才能致富”,横批“共产党好”。

“只要真心下沉,没有虚情假意,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晏黎说。

牟方发写的信。

驻村后可以留下什么?——

因地制宜,发展茶油产业助农圆梦

 

蒙蒙细雨中,利川市文斗乡碑梁子村,在北纬30°、海拔400—800米的群山里,漫山遍野生长着野生油茶树。

该村离利川城区有近4个小时车程,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建党立卡贫困户138户,贫困人口464人。目前,尚有113户,384人未脱贫。

“要想让村民脱贫,必须要有产业带动。到底什么产业才最适合村发展呢?”今年2月,29岁的邹方琴,作为2018级中青班学员,被选派到碑梁子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驻村后,邹方琴与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李利冰交流得知,发展茶油产业,一直是碑梁子村村民的梦。

相比于其他经济作物,油茶是一种长寿树种,具有一次种植、多年收益的特点。除掉成本,一亩可以收入3000元。由于没有牵头人,茶油一直没有得到规模发展。且从种植到收益,需要5年时间。

为此,碑梁子村几任“第一书记”牵头,谋划出按“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长效油茶478.6亩、山桐子600亩。2017年,该村完成油茶林下配套种植马铃薯200亩,老百姓直接短期增收45万余元。今年,又将在林下配套种植马铃薯的基础上发展螺丝椒300亩,目前已进入培土和集中育苗阶段。

今年50岁的李贤红,是该村7组贫困户,想外出打工,但还要照顾两个孙子和85岁的父亲,家里脱离不开,想在家里发展,又苦于没有合适的产业。今年3月,邹方琴走访时了解到这种情况,一方面鼓励他种植茶油和山桐子,并套种辣椒或者马铃薯。李贤红抱着试试的态度,他选择了今年栽植10亩茶油和10亩辣椒。

“能在家里发展,谁愿意出去打工了。”李贤红说,要不是邹书记多次上门做工作,我这脑壳还是开不了窍,就知道守着那几亩薄地过穷日子。

李贤红说,今年,他栽的10亩辣椒,可卖3万多元,加上1头牛、3头猪,还可以增加收入1万左右。一年下来,4万元的收入,不但照顾了家,还挣了钱,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再过几年,茶油也丰产,少说也收入个3万多元,一年会比一年收入好。

3月1日,文斗乡碑梁子村产业发展大会在该村村委会院坝上召开。会上,各小组长各抒己见,村民代表们也积极参与进来。

“今年我将发展辣椒8亩。”4组贫困户柳运国现场表态。

“我也将发展9亩辣椒,一定要在村里做出示范,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该村支书李仁方的发言掷地有声。

“一个村要发展,一定要把产业做起来,让农民有事干,才能拔掉‘穷根’。”邹方琴说。

“第一书记”来了后,村里收入提高了,村民们找到了脱贫致富路。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郁江两岸萌动的春意正预示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黄璐、李彦睿)

上一篇:评论:增强本领促脱贫
下一篇:随州百名志愿者启动特困生走访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