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掬一河清水泡一壶好茶 90后女伢返乡闯茶场

发布时间:2018-04-24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图为:蔡高凡在茶园采茶。

湖北日报讯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李蔚 熊东东

采茶、制茶、卖茶,迎接八方客来茶园体验旅游……4月1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荆门漳河新区迎接村看到,1200亩茶园嫩芽翠绿,行行茶树宛如条条绿带,飘洒在漳河岸边。迎接村茶场90后负责人蔡高凡青春靓丽。

2013年,蔡高凡从三峡职业学院茶文化与贸易专业毕业,当时才21岁的她面临两个选择:在上海实习时一家黑茶公司邀约她留在上海从事茶艺培训,待遇优厚。另一方,相恋多年的男友劝她一起返乡,到荆门漳河接管当地茶场。犹豫再三,蔡高凡选择和男友返乡创业。

女儿好不容易考出去,又回村里创业,蔡妈妈不解。“我从小就喜欢茶,大学也学的是茶艺专业,从茶的源头创业,是我兴趣和事业的结合。”蔡高凡说,漳河边独特的热岛效应,水雾滋润茶树,也让她对种茶有信心。

谁料甫一创业,便遭遇三道坎——

头道坎。漳河的青龙茶,有50年历史,品牌虽久,但工艺老化、管理粗放。尤其是绿茶核心技术杀青,师傅凭经验控制温度。蔡高凡发挥所学知识,重新买来设备,拟定制茶标准,把炒茶杀青温度定为300℃。“我凭手感做茶几十年,二十出头的女娃娃懂什么?”老师傅不满。蔡高凡不急不躁,按自己的标准炒好一锅茶叶,开水冲泡,茶香四溢、口感纯正,品质明显提升。制茶师傅心服口服。

二道坎。2014年,蔡高凡通过仔细观察,发现300亩茶园的茶树老化,提出要深度修剪,只保留10公分枝干。一些茶农一听,坚决反对:“书本知识靠不住,茶园两年没产量,一亩300斤鲜叶没了,让我们喝西北风啊。”面对茶农集体抗议,蔡高凡苦口婆心做工作:“老化茶树育芽能力会逐年减弱,发芽期推迟,长痛不如短痛。”她从自己承包的茶园砍起,率先垂范。两年后,茶农惊奇地发现,新长的茶树不仅发芽期提前3天,还芽头肥壮,每亩鲜叶产量从300斤提高到500斤。

三道坎。“以前漳河青龙茶只产绿茶,采茶在春秋两季,我觉得夏茶的鲜叶浪费可惜,借鉴外地经验,准备利用夏茶制红茶,没想到又遇到阻力。”蔡高凡说,阻力来自茶农的担忧,怕辛苦采摘了夏茶,红茶又做不好,白费工。为“无中生有”制红茶,蔡高凡还请来华农专家帮忙研发新设备、新工艺,2014年失败了,2015年再试。2016年,漳河青龙红茶面世,色香味醇,一年卖了300斤。

风光秀丽的漳河,游人如织。今年春季,到迎接村茶场体验采茶、休闲观光的游客猛增至2000人,茶叶一个月销售3万元。这给蔡高凡启发:依托漳河旅游拉动茶产业,茶文化展示、茶香鸡、茶香饭……“我要茶叶+旅游,用漳河一汪清水,泡出一壶好茶。”

上一篇:竹溪亿万富商返乡种树 8000亩荒山变“绿色银行”
下一篇:孝感市扶贫办主任李显忠:驻村帮扶要融入乡村情怀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