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恩施州高路办、州农经局驻白水泉村尖刀班扶贫纪实

发布时间:2018-05-11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来凤: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恩施州高路办、州农经局驻白水泉村尖刀班扶贫纪实

初夏的傍晚,湖北省来凤县大河镇白水泉村,前来散步休闲、赏花观景的居民络绎不绝。“山坡上的果园、田野间的菜园,既是风景带,又是采蜜园,花开时节,蜜蜂飞舞,好不热闹。”村支书唐术清自豪地说,白水泉的变化,全靠尖刀班。

贴心帮困、按户施策:百姓重燃希望

“现在政策好,搭到政策享福,才住得上这么好的房子。”白水泉村1组贫困户肖才元满怀对党的感激之情。

肖才元曾因疾病折磨无法干重体力活,更不愿做事。仅靠几个架子和木板、棒子撑起的百年木屋四面通风,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岌岌可危,无法遮风挡雨。老肖年过三十的小儿尚未娶亲,小儿的婚事成为老肖无法释怀的心事,但相亲对象看到破败的房屋,扭头就走。

病痛的折磨、生活的困顿、心理的压抑,让76岁的肖才元老人一度意志消沉,街坊邻居总是看到老肖唉声叹气。

州高路办驻白水泉村尖刀班班长、帮扶责任干部谭世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面为老肖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一面着手解决老肖房屋问题,尖刀班站在危改户住得舒适的角度,充分考虑老肖的经济条件和房屋状况,历经一月敲定房屋改造方案,立足现有结构,平整地坪、安装楼板、粉刷墙壁、整治后阳沟。

“没想到这辈子能住得这么好的屋”,多年在外打工的大儿子回到老家发出由衷的感叹。如今的老肖身体体质、精神状态大为改观,家里收拾的紧紧有条,生产发展做得有模有样,8桶中蜂年收入6000多元,30只景阳鸡活蹦乱跳。

2组贫困户白宪胜,妻子患有帕金森病已13年有余,时常摔得头破血流,每月仅医药费就需3000多元,所住房屋透风漏水、院子坑洼不平、高坎危机重重、入户道路泥泞不堪,家中生活十分困苦。驻村尖刀班考虑白宪胜实际,与老白共同商定帮扶方案,房屋整漏、平整院坝、加装水泥护栏,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同意为白宪胜修通120米的入户水泥路,方便老白妻子及时送医。

“原来只是希望‘狗儿车’(拖拉机)能爬到屋,现在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摩托车、小轿车都能开到堂屋了。”老白对尖刀班感激不已。如今他一边为妻子治病,一边发展生产,4桶中蜂、50只景阳鸡、2头生猪,3亩山林种上了李子、桃子、枇杷等经济作物。

2017年白水泉村危房改造26户,2018年已启动7户。“危房改造不是简单的穿衣戴帽和除险加固,要根据每户的实际制定方案,包括破损电线的整改,屋后的排水沟硬化等,尽量修缮完美,让老百姓住得舒服”。尖刀班因户施策的危改,赢得了群众好评。

精准识别、真心帮扶:百姓心平气顺

2017年2月13日,州高路办、州经管局干部一进入白水泉,就被前来上访的村民团团围住,“一天上访告状的有一二十号人,时间持续一二十天,反映各类问题”,白水泉村第一书记向登权回忆起刚进村的情形。

村里基础设施落后,村级道路狭窄有安全隐患;阵地建设滞后,属于无水、无电、无厕所的“三无”村;班子战斗力弱,群众意见大。曾被原省委领导在电视电话会议上点名批评,白水泉村成了问题村的代名词。面对困难、百姓怨言,驻村工作队怀着百姓的初心,真扶贫、扶真贫。

精准识别化解百姓心结。驻村干部用一个月时间的入户摸排情况,为每户建立档案,详细记载每户情况,将13户有车、有企业、干部亲属等硬伤户剔除,13户真贫户按程序纳入贫困系统,动真碰硬,老百姓心服口服。

基础设施提升普惠百姓。争取项目资金180万用于村级道路改造、护栏安装、错车平台,入户路基本硬化,重要路口、大院子路灯覆盖,群众出行安全有了保障;争取项目资金309万修建白水泉大桥,打通进村大通道,拓展集镇骨架;投资40万建起1400平米文化广场,添置办公设施设备,村级阵地焕然一新,群众文化生活日渐活跃。

发展集体经济为民办实事。州高路办、州经管局筹集资金在合作社投资入股30万元,按不低于6%的比例分红,48户贫困户户户有分红;投资54.8万元的64kw光伏发电项目5月可并网发电;发展100桶蜂子作为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滚动式发展。

“保守估计今年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没得问题”,尖刀班副班长、村书记唐术清算了一笔账。为管好用好集体经济,村集体经营公司正在筹备之中,出台村集体经济管理办法,让全体村民从集体经济发展中受益。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白水泉村距大河集镇不到1公里,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有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的条件,平坝栽种蔬菜、瓜果搞采摘体验,山上种小水果休闲观光,蔬果反哺中蜂养殖,立体、循环式的产业雏形已然形成。

“去年我养了3桶蜂卖了2200元,分出6桶蜂,每桶合作社补100元,今年还准备再喂3桶”,1组贫困户尹成西笑眯眯的看着蜂箱。

2017年国贸生态专业合作社通过“1628”模式在白水泉村发展中蜂200桶,带动贫困户增收35万元。

“还有几天,西红柿就可以上市了”,杨中华在自家大棚悉心饲弄着。在中华生态专业合作社的200亩蔬菜基地,黄瓜、西红柿、西瓜、苦瓜、豆角、辣椒长势正旺,30多名村民正在田间地头忙碌,点花、扶苗、除草、搭架……。基地用工一半来自贫困户,4组贫困户吴竹平在基地干活已近1个月,收入接近2000元。

空心李、苹果桃、六月雪梨、枇杷近4万株遍布山头,茅头山变成花果山。

环境改造、共同参与:百姓观念悄然改变

“老段,你往沟渠里扔油菜壳壳不得行”,在群众会上5组村民段绪文对同组村民不留情面开展批评。

段绪文所说的沟渠是穿村而过的洞塘大堰,洞塘大堰起始于两河的独石塘村的洞塘,流经楠木片区,白水泉村,黑家坝村,最后流入大红片区,全长10公里,在白水泉就有5公里,承担着灌溉等重要作用。但过去由于无人管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久而久之成了一条垃圾沟。

尖刀班筹集资金购买30个垃圾桶,放置在村主干道和院落,对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解决了往水渠里乱扔垃圾情况。

同时对沟渠实行分段负责制,将“门前三包”落实到家家户户,通过村民自治的办法让群众相互监督,村民环保意识逐步提高,村里还计划出台环境整治细则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如今大堰两侧栽上了各类花卉、垂柳,花果飘香,垃圾沟变成景观带,附近居民闲时纳凉、散步络绎不绝,白水泉俨然成了大河集镇的后花园。

环境的改变,改变的不仅仅是外在条件,更重要的是群众感恩、自立、自信、自强观念的形成。

“我们最大的收获是群众满意度的提升,不断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尖刀班驻村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谭世东说。(来凤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杨林供稿)

上一篇:孝昌县扶贫办“五个到位”助力脱贫攻坚
下一篇:嘉鱼县政协连续34年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