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5月,宜昌市夷陵区官庄村,迎来一拨来自武汉的游客,他们此行的目的,专为官庄村的农村公路而来——百人徒步比赛。选择官庄,旅游团团长方四辉之前做了许多功课,“路在景中,人在画中,赏心悦目,这样的感觉在城里找不到。”
官庄美丽农村公路不独有。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23万公里,绿化路、旅游路、生态路、画廊路等特色农村公路不断涌现,为农民群众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和财气。
乡村要振兴,基础在交通。一条条农村公路,连接的是农村与城市,破解的却是贫瘠与富足、困顿与希望间的壁垒。如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这些沟通城乡的“毛细血管”,值得深思。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恩施、宜昌、荆州、黄冈、黄石等地,探访“四好农村路”引领的乡村巨变。
每年一万公里的延伸——
公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公路转
“一条可以深呼吸的路!”
一边依临清澈的丹江口水库和幽深多姿的岛屿,一边紧靠“三季有花、四季见绿”的森林公园,丹江口库区一条环库公路赢得网友纷纷点赞。
在人民日报官方微信上,中国最美公路评选活动,全长429公里的丹江口环库公路以高票入围。
曾几何时,泥泞、坑洼是农村公路的代名词,如今,美丽、生态的“四好农村路”成为乡村一景。
省委省政府连续11年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十件实事”。目前全省建制村通路率达100%,基本形成“乡镇公路联网成片、村与村全面循环、组与组路路相通”的农村公路网。日行千百里,不再是偏远山区农民的梦。
在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全局规划中,各地并不是“随意建”“盲目建”,更多的考虑如何“科学建”“有效建”。不断提档升级的农村公路,以每年至少1万公里的速度在荆楚大地上延伸。
枝江市百里洲镇是万里长江上最大的江心洲,闭塞的交通导致当地经济发展滞后。如何利用资源寻求发展突破口?
2010年,枝江市升级改造74公里百里洲堤顶公路,利用独特的地形和良好的生态优势,举办环百里洲自行车邀请赛。
如今,环百里洲自行车邀请赛已升级为国家级赛事,吸引了世界各地近万名选手参赛,环百里洲自行车赛道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宜昌一张靓丽的体育旅游名片。
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从鄂西到鄂南,从山区到平原,一条条特色公路不断涌现,大别山红色旅游路、秦巴山环库生态路、武陵山清江画廊路、幕阜山香泉路等农村公路不断延伸,与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引擎。
村路变通途,安全最关键。“平安”两个字写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千斤重担”。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455”工程的实施意见》,计划4年内建成公路生命防护工程8万公里。今年起,全省又打响“四好农村路”三年攻坚战,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秭归县水田坝乡辛家坪村盛产“九月红”柑橘,但“九月红”生长在海拔高的地方,道路又窄又险,货车司机根本不敢上山,看着丰收的果子运不出去,村民心疼又无奈。公路安防工程实施后,山路拓宽了,沿线装上了钢制护栏和警示牌,如今许多商贩纷纷上山采购,让大山里的“九月红”走出深闺。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省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实施完成3.7万余公里,改造农村危桥500余座,咸宁、武汉、恩施、黄冈等地治理路段的交通事故,较治理前下降30%以上。
有路必有“路保姆”——
抬脚踏上水泥路,出门坐上公交车
日前,一场特殊的竞选在竹山县宝丰镇举行。经过演讲、答题、打分等环节,农民贺泽成顺利当选为曹家湾村的“路长”。
“路长制”是竹山县创新公路管理制度的一次探索,每个村选出一个“路长”,负责辖区范围的公路管护,并制定奖惩措施,严格考核兑现。贺泽成介绍,工资与管护水平挂钩,综合评分在90分以上,全额发放养护工资;80-90分,每差一分扣减养护工资50元;80分以下,除扣工资外,由村委会对其进行约谈。年终综合考核获得优秀的,每公里再奖励500元。
“路长”上路,养护水平大提升。竹山县的农村公路路况稳步提升,好路率达90%、绿化率80%。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农村公路,管护是重点,更是难点。
以往,农村公路通常采取“政府投、政府养”的单一方式,花了大量的资金修路,后期却无人管护,出现路况差、使用寿命短等现象。为此,省政府连续出台规范性文件,要求各地创新思路,建立“政府兜底、有路必养”的管养长效机制。不少地方探索出台了以奖代补、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社会捐资的多方筹资政策,引导受益民众参与养路、护路——
潜江建起全省首个集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于一体的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448个网点哪里出现问题,可实时监控,快速解决。
大冶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契机,制定村民爱路护路村规民约,并纳入文明村、美丽乡村创建范围,营造“爱护公路、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老河口探索“以树补路”新模式,整合利用社会投资,鼓励本地企业投资绿化、发展旅游,目前3万多亩公路沿线树苗可实现资产增值。
农村公路,正向着高质量发展前进。全省建成120多条农村生态文明示范路和管养示范路,八成以上县市区组建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每条路都有“路保姆”。
农村公路建好了、管好了,如何运营好?
农村面临着地稀人少的现状,客车有时绕一个大圈,接不到几个客人,由于经营成本高、效益低,不少农村公交线路处于亏损状态,同时也滋生了正规客车少、黑车到处转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一痛点,省级财政筹措转移资金,进行以奖代补,各市县区引入ppp模式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政府与市场“两条腿”协同走路的机制,保障农村客车“久久通”。目前全省九成以上农户可在家门口乘车。
城乡沟通零距离——
“洋货”下乡入村,山货上网进城
“四好农村路”,带来的不仅是出行便捷,还激发着更深层次的改革。
互联网时代,网购不只是城里人的专利,农村人也加入这场狂欢。然而,一些偏远的乡村,快递公司的触角无法抵达,村民寄件或收件要跑到乡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各大物流公司考虑成本,编码仅限乡镇一级,并未编到村组。省交通运输部门创新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将原有的物流信息平台充分整合,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建设,90%以上村组有了自己的物流编码,打通了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便利的交通激活流通,搅活乡村经济——资本下乡了,农产品进城了,双向流动越发顺畅了。
罗田县骆驼坳镇燕儿谷公路和凤山镇大雾山旅游公路通车后,乡村旅游火爆,往日滞销的土特产变成了俏销的旅游产品。
兴旺的乡村,点燃了年轻人回乡创业干事的热情。赤壁市茶庵岭镇白石村90后小伙张江,以前在外打工,2016年底,他把家里闲置的一间屋子简单装修,建成白石村第一个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同时兼做超市生意,卖些日用百货,如今服务站成了村民网购和售卖山货的主要通道。
农村公路的建设还拉近了城乡距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到县城的时间缩短了,看病更方便了,找工作门槛少了,子女上学也不用住校了,城与乡的鸿沟正在缩小。
路通了,人心齐了,党和群众的距离更近了。一部以“四好农村路”为题材电影《村路弯弯》正在恩施紧张拍摄中,它讲述了鄂西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某个自然山村,因受大山困扰无法摆脱贫困,交通部门驻村干部和当地百姓一起,开山凿路,让小山村联通外面的世界,最后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