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一针一线绣出致富路——“峡江绣女”谢蓉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8-06-22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李玉麟 通讯员 高英明 何应林

“我赚了2000元”“我赚了2400元”……6月4日,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沁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里,一派忙碌景象,不断有妇女前来领取刺绣原料。大家互相通报着上月的劳动成果,脸上满是喜悦。“大坝建在家门口,安稳致富靠双手。”带领几百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是三峡库区移民谢蓉。她凭着一股韧劲,把刺绣做成产业,公司产值有望突破500万元。

从自由自在到忙里忙外

谢蓉现在的生活,只能用一个“忙”字来形容。

6月1日到4日,在上海推广产品。

4日下午回到许家冲,立刻到基地查看生产刺绣抱枕填充物艾绒质量。

5日,为移民做创业培训。

7日到台湾考察……

几年前,她的生活完全是另一副样子。

1994年,作为三峡库区移民,谢蓉搬到了被称为“坝头库首第一村”的夷陵区太平溪镇许家冲村。“刚搬来时,生活一点儿也不愁。”谢蓉说,当时政府出资修建了宽敞明亮的新房,三峡工程离许家冲村不远,随便做点儿生意或出租一下房屋,就够生活。

三峡工程完工后,坝区生意没以前好做了,村里的妇女要么在家洗衣做饭,要么外出打工。谢蓉的丈夫跑运输,家里有车队,生活不是问题。和大多数移民妇女一样,她白天在家做饭,晚上去跳广场舞。“那时日子自由自在,但总感觉缺点儿什么。”谢蓉心里一直想改变自己,决定做点有意义的事儿。

从绣着玩到“当饭吃”

改变,从2010年开始。

谢蓉跳广场舞时发现,大伙儿空闲时都喜欢刺绣,或花草风光或生活场景。就在那一刹那,一个“大胆”的创业计划在她脑中酝酿开来。

当时谢蓉已经38岁,没吃过苦也没经验,创业并非易事。丈夫觉得家里不缺吃不缺喝,耗尽积蓄去干一点儿把握都没有的事,完全是找罪受。60多岁的老父亲更是语重心长地说:“别折腾了,过点儿安稳日子吧。”

倔强的谢蓉却铁了心。她通过夷陵区就业局,获得专项支持妇女创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正式创业。她花大半年时间绣了一批画,拿到三峡大坝附近卖,由于没有特色,卖出很少。

她到各地学习后,决定继承和发扬宜昌传统手工技艺“牵花绣”。试了一次又一次,谢蓉把传统绣画换成实用性更强的鞋垫、抱枕、挂件等。光是抱枕里的填充物,她就试过茶叶、菊花、艾叶等,最终选择了艾叶。“许家冲是端午文化发源地,艾草具有很强的文化符号,且具有一定功能性。”

2012年,谢蓉组建了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次年成立了沁邑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峡江绣女”“三峡·艾”等具有三峡特色的商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制作鞋垫、车载抱枕等实用绣品。

为了打开销路,谢蓉参加各种手工艺博览会、旅游商品展会。渐渐地,产品卖到全国多个景区和4S店。“仅刺绣一项,年产值就达到200多万元。”

从一人富到大家富

2015年,谢蓉申请了“牵花绣”企业标准。此外,她利用自家民宅,经营“三峡·艾”民俗主题民宿。“牵花绣给民宿带来主题特色,民宿成为绣品的展示窗口,反过来促进手工艺品销售。今年五一期间,民宿接待游客上千人,住宿爆满。”

个人致富,不忘乡邻。

谢蓉建起了“牵花绣”传习所,与当地残联、就业局对接,培训来自三峡库区太平溪、三斗坪、乐天溪等乡镇的妇女,帮助她们拓宽增收门路,累计培训300多人。

这些妇女学成后,大部分在合作社上班。“坐在家里带孙子还能赚钱,实在划算!”59岁的婆婆望西珍是谢蓉的“老员工”,绣工过硬,手脚利落,每月收入2000多元。乐天溪镇孙家河村的高会清,要照顾患病的儿子,接了单子后回家绣,月收入也有1000多元。

目前,在谢蓉合作社就业的移民达200多人,其中固定员工几十人。在她示范带领下,全村形成了创业高潮,自主创业者达上百人。创业基地也被评为“宜昌市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几年来,虽然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梦想,但还要继续努力,让村里更多的移民姐妹们富起来。”谢蓉这样规划着未来,信心满满。

上一篇:驻村工作队一席话,让癌症夫妇甩开膀子干——“陈河村第一难”脱贫记
下一篇:万勇率团赴浙江杭州 对接扶贫协作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