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记望湖村第一书记郑卫平:躬身扶贫扶出新天地

发布时间:2018-06-26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荆楚扶贫网讯(通讯员 刘建平  )

早上围着村子转一圈,看贫困户家冒没冒烟。郑卫平的军人晨练习惯一直没变。

望湖村不大,三十几个屋堂散落在大盘山下,村民傍山溪而居。

郑书记一路小跑,碰到下田地的老百姓忙不迭打招呼,“郑书记好!”村民问候声在山村晨雾中甜甜的。

郑书记是2016年5月初进驻望湖村的,当时,他是咸宁市社会管理网格服务中心主任、市委政法委工会主席。受市精准扶贫指挥部的委派,他来到通城县任咸宁市驻通城县精准扶贫工作团团长,并兼任塘湖镇望湖村工作队队长和村第一书记。

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村民站在扶贫桥上一脸幸福。刘建平  摄

“郑书记是真心来帮我们的!”

今年54岁的郑卫平第一次到望湖村,心是凉的:该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总人口1567人、411户,有293户贫困户、816个贫困人口,全村现有40岁左右未婚的光棍单身汉39人。

村子偏远,距离通城县城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没有一脚好路,个别村组还没有通公路;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村民矛盾重重,纠纷不断…

走家串户,跑田间地头,郑书记一一把脉,发现造成村贫人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贫困,没志向。

郑书记多次召集市直各驻通城工作团的工作队长和队员开会,一起分析各驻村的有利条件,寻找各驻点村的特色和特点,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接着,他多次走乡村、入农户、宣传政策,把望湖村每家每户特别是贫困户家里的情况掌握清楚,摸透他们的心思,帮助他们树立“勤劳致富”的志气,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转变。   

扶贫先扶智。对村里因贫失学的胡寒露、叶敏、刘荣,郑书记帮助他们联系咸宁职教集团,为他们办理“雨露计划”,自掏腰包为他们购买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缴纳生活费等,并经常接他们到自己温泉的家中改善生活,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

真心结对帮扶。在望湖村,郑书记帮扶带动贫困户叶志刚、黄长蒲、邓四昌、万五梅、吴明谷等10户发展养殖、种植业。万五梅、叶志刚两位贫困户新房建成却苦于无钱装修时,他个人出资,帮助他们安装房屋水电,并争取到杭瑞陶瓷的支持,为他们提供装修瓷砖,解决了装修难的问题。

郑书记特别关注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经常上门对他们嘘寒问暖。重点扶贫对象因病去世,他总是第一时间上门看望安抚。

“郑书记是真心来帮我们的!”村民万利生本人弱智,妻子残疾,属于危房户,扶贫工作队帮他家在村里盖起新房,送来猪仔、鸡仔,指导他家养猪养鸡,就近在基地务工,让这一家子有了生机。

“工作队帮助无房户、危房户易地搬迁33户,其中集中安置10户、分散安置23户,并争取资金对26户危房户进行了危房改造。”村支书夏扬九介绍。

郑书记驻村后,没有时间看电视。每天晚上吃完饭后,村组里哪儿人多,他就往哪里坐;哪家有什么矛盾,他就去帮忙化解。

在他的影响下,村里多年来的遗留矛盾得到化解,村民舞蹈队、老年活动中心都建了起来,打架闹事、打牌赌博买六合彩的现象少了。

郑书记(左一)帮助村民发展富硒蔬菜。刘建平 摄

化解“三难”群众有了幸福感

行路难、喝水难、通信难长期困扰着望湖村村民,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郑书记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定决心解决望湖村的“三通”问题。

修大盘山公路。郑书记把市里各部门和县里交通部门请到现场办公,把水泥路修到了各组、各家农户,对村级公路加宽到5米并实行了刷黑。

解决村民喝水难、用水难问题。郑书记和工作队筹集资金50万元为村里建设安全饮水工程,让家家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村里部分农田的灌溉问题也得以解决。

解决通讯难。整个村原来没有网络,没有信号。郑书记联系移动、电信、联通、铁塔公司在村里新建一座通讯塔,并每户补贴300元实现了光纤入户,家家有网络。

以前,村里有轻养厚葬的陋习,一次性餐具扔得满地都是。针对这种现象,郑书记特意筹资购置了鞭炮机、礼炮机和餐具,专程为村里有红白喜事的村民提供上门服务,杜绝了环境污染,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工作队还筹集资金对村河道进行维修改造,对部分危害公共安全的河段、塘堰进行护栏安装,改变村容村貌;购买垃圾桶发放给家家户户,并聘请7名贫困户负责打扫村组卫生,引导村民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筹资12万元购买了环卫车收集垃圾到镇集中处理,并延伸这项服务到黄袍山周边的村,提升了黄袍山百姓的幸福感。

郑书记(右一)清理垃圾桶。刘建平 摄

“精准扶贫就是为百姓减穷增福”

“其实望湖村遍地都是宝,村民睡在金山上,讨饭吃。”郑书记刚进门,鞋上沾满黑土,甩也甩不掉,他拿到省里一化验,是富硒土,含量还蛮高,他高兴得山上山下跑了一个星期,摸清了村里的资源家底后,一脸兴奋。他逢人便说,黄袍山主峰华罗寨生长着珍贵的“活化石”树种红豆杉,还有风光秀美的高山水库,有千年兰若古寺、更有丁家红军洞、烈士陵园、革命母亲黄菊妈等一系列红色资源,具备发展特色种养殖业、红色旅游业、休闲观光业的优势。

产业是脱贫之基。对此,郑书记充分利用国家的好政策和自己的人脉资源,为村里争项目、争资金,为贫困户出点子、办实事。利用望湖村富硒土地资源,扶贫工作团引进种植大户流转荒山,种植油茶、蓝莓、八月瓜、脆枣、杨梅等经济植物,并开发百亩玫瑰基地,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以大户带农户、带贫困户的方式增加农户收入。

扶贫工作团还帮助村集体建成光伏发电63千瓦,新建农家乐、农家旅店,投资入股油茶基地,流转土地20余亩建成望湖富硒蔬菜试种基地;流转荒山空地50余亩、投入资金30余万元建成蓝莓试种基地。

对有劳动能力、没有致富门路的贫困户,郑书记坚持因户施策,鼓励他们发展养殖业,实现劳动致富。工作队筹资13万余元购买两头乌仔猪98头,发放给贫困户养殖,并购买玉米、粮食等补贴养殖户,与贫困户签订养殖协议,要求以后每年必须坚持喂养和熟食喂养,形成规模养殖,打造望湖熟食猪肉品牌,并以25元/市斤价格与农户签订销售协议。另外,还购买鸡苗510只、豚苗500只、鹅苗280只发展家庭养殖,实现一户一品。

去年,望湖村贫困户养殖增加收入累计40多万元,贫困户及农户在家门口“扶贫车间”务工增收8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由0元增长到了15万元。

“郑书记是一个干实事、真扶贫的人,我也应该为村里的乡亲做一点实事了”在苏州创业的企业家、村里名人夏杨军得知郑书记在村里躬亲扶贫的故事后,动情地说。

去年夏天,夏杨军主动回村与工作队和村干部洽谈,将村里现有的空闲土地、荒山全部流转下来,预投资2000余万元,种植中药材、葛粉、水果等,并在村里打造原材料+采摘+民宿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产业。

真心躬身扶贫扶出新天地。如今的望湖村,一条宽敞干净的沥青路直达村组,一间间整齐的楼房耸立溪旁,村广场,公园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富硒蔬菜、农产品勃勃生长,向人们展示出祥和、安康、富强的农村新景象。

每每看到这些,村民都竖起大拇指夸,这是郑书记积的德,让我们老百姓生活在花丛中。“精准扶贫就是为民减穷增福,为党争光。扶贫工作搞好,才对得起党组织和单位领导对我们的期望”郑书记总是这么回答“我出生在农村,知道贫困的痛苦,知道怎么去帮扶贫困户。”

“郑书记进了村,一心操劳精准扶贫工作,把望湖村当作自己的家,与农户同吃同住,把村事当家事,月平均驻村26天以上”望湖村两委班子这样评语郑书记。

郑书记(左二)在富硒蓝莓基地向村民传授技术。刘建平 摄

 

上一篇:万勇:发扬红安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下一篇:145个贫困县扶贫审计报告:查出违纪违法等问题金额40亿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