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牛人”曾胜菊的脱贫路

发布时间:2018-07-11    来源:    字体大小:A-   A+

    

通讯员 曾晓春

她是一位坚强的农家妇女,寡居多年,独自把三个儿子抚养成人,靠养牛脱贫后,不忘感恩和帮助他人;她是邻居眼里的“牛人”,放牛割草、耕田插秧、除草种地、喂猪养鸡样样在行,农闲时,还会扭秧歌、绣“十字绣”。

她就是麻城市三河口镇刘家河村贫困户曾胜菊。

盛夏时节,笔者再次走进刘家河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见到了这位命运多舛但坚强不屈的老妈妈。只见屋内干净整洁,身形瘦小的她戴着老花镜,坐在窗前的凉椅上,专注地绣着“八骏图”。

寒暄过后,这位精神矍铄的老妈妈向我们打开了话匣子。她高兴地告诉我:今年,家里的牛顺利卖出去6头,收入近3万元;二儿子回到麻城闵集上班,正在谈朋友,有望今年结婚……

看到眼前的她,谁都想不到她曾经历的苦难。

1983年,她从邻村嫁到刘家河村丁全湾。不幸的是,次年,丈夫突然因病离世,留下未成年的儿子和一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

但坚强的她没有被厄运打倒,决心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她开始早出晚归地拼命劳作,耕田种地、栽桑养蚕、放牛喂猪……但种田收入只能勉强糊口,孩子上学、治病就捉襟见肘,建新房子简直是“白日梦”。

2004年,40多岁的曾胜菊跟着村里的年轻人踏上了南下打工路。

白天,她在一个工地当小工,背水泥、搬砖块、运碎石和混凝土。晚上,工友们休息了,她就偷偷出去捡废品,卖上几元钱积攒起来,回来时还不忘去菜市场捡些摊主丢下的剩菜,凑合第二天的三餐饭……两年下来,好不容易攒下五六千元钱。

2005年底,打工回来的曾胜菊以为能过一个富裕年。不料一到村口就远远地看见自己家的土坯房倒塌了。曾胜菊呆呆地坐在村口,大哭起来。哭过之后,她拿出用两年打工挣来的钱买下塆里别人闲置的旧瓦屋房子,重新安家。

2015年8月,曾胜菊家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包保干部常来向她宣传党的政策、帮她出谋划策。

曾胜菊见刘家河村附近很多山地,长满青草,想着这天然的草场养牛挺合适,就告诉包保干部她想靠养牛脱贫。这个想法大家表示一致赞成。

起初,包保干部借钱给她买了一头小母牛来饲养。后来,村里帮助她申请了3万元的小额贷款资金,建议她用这笔钱扩大养殖规模,为了将她养殖创业的风险降到最低,村里联系麻城市畜牧局给她养的母牛买了保险。

“她家目前养了8头牛,其中能繁母牛5头,打算用贷款再买几头牛,养母牛10头以上。她还在自家地里种玉米作为牛饲料,降低养殖成本。这样发展下去,一年纯收入可达到2-3万元。”刘家河村村委会副主任刘双喜介绍。

“去年,孙子上学,获得了每年1000元的教育扶贫资金;我本人也办理了医疗救助证,生病住院可以报销90%的费用;我家还获得了7800元产业扶贫到户资金。真是要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山沟沟里的穷人,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都有干部来帮忙。”曾胜菊感慨地说。

2016年10月17日,曾胜菊一家欢欢喜喜搬进了三河口镇刘家河易地扶贫安置点100平方米的新家。

“我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人,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过上了衣食不愁的日子。我想回报社会,之前就是有心也无力,现在有能力了,我也要献上一份爱心。”4月26日,从村里建的微信群得知本村青年丁金涛身患尿毒症,急需大笔救命钱,曾胜菊急忙去村里找人教他发微信红包,当场捐了50元。

“我爱热闹,上高中时参加了宣传队、扭秧歌、唱样板戏样样行,但生活的压力让我好多年远离了这些爱好。去年过年,我在祠堂前玩了采莲船,和乡亲一起‘疯’了一回,感觉又年轻了一回。”曾胜菊说着,翻出手机上的视频给我们看。

愉快的聊天渐渐让这位57的老妈妈活跃了起来,她告诉我们,每天一个人在大山里放牛,她都要拿上“十字绣”,这些年下来,她完成了20多幅绣品。说话间,她拿出几幅作品给我们欣赏。

去年10月10日,市委书记刘雪荣到麻城市三河口镇暗访精准扶贫工作,拉着曾胜菊的手,问她未来的打算,曾胜菊信心满满地说:“现在党的政策好,我想把牛养得更好,多攒点钱,供孙子上大学,还要带动乡亲自主脱贫,共同致富奔小康。”

上一篇:《潜江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细则》出台
下一篇:【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大学生志愿者 扶贫新招暖人心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