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 日,通城霞光茶业公司总经理习晓光(中),在塘湖镇新庄村茶园传授夏茶采摘管理技术。通讯员刘建平摄
7月29日,通城县塘湖镇新庄村茶园里一片翠绿,茶农们忙着采摘茶叶。徐胜利采摘手麻利多了,不一会就采了一筐。他笑着说,过去种茶没出路,今天靠茶叶致富,这全得力于霞光茶业帮扶。
近年来,通城霞光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发挥优势,借幕阜山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东风,把种植基地建到山村,向贫困户传授茶园种植管理技术,教他们制作高档茶,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实现了产业和扶贫的深度融合,温暖了千家万户茶农心。
助茶企成致富领头军
员工劳作在通城县马港镇夏江源有机茶园。通讯员刘建平 摄
1981年,29岁的隽水镇宝塔村村民习晓光,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为了摆脱贫困,他受花亭村茶贩的影响,开始进入茶叶行业,在当时的城关茶厂做业务员,负责茶叶经销。
通过几年的努力,市场逐步打开,年完成销售额高达千多万元,是厂里唯独一位可以为厂里赚钱的业务员。
为了振兴宝塔村,致富家乡,1985年,他受命担任村副主任,分管经营工作,负责村级集体企业,开始创办宝塔茶厂,并任厂长。他带领一帮年轻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慢慢地打开了局面。
2005年,为顺应需求,宝塔茶厂实行改制,习晓光全部接管,并组建霞光茶业股份制公司,公司整体搬迁至锡山工业园。目前,公司年出产茶叶20万斤,创产值1200万元,实现利税48万元。经营茶叶30多年来,上缴税费1500万元。
回报社会是他办厂的初衷,精准帮扶茶农、茶企脱贫致富又是他的新时代使命。
有着十几年贩茶经历的吴海燕在1994年承包了马港镇夏江源茶场300多亩茶园,种植有机茶。
初期,吴海燕一直坚持使用有机肥,除掉运费和成本,利润所剩无几,运营资金严重短缺。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霞光茶业提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茶园,并以公司的名义为他借贷周转资金,帮助他将一处废旧的纱布厂改建成养鸡场,为茶场提供有机肥,还流转百丈潭100亩茶园交给他打理。
吴海燕在霞光茶业的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依托山里丰富资源,养鸡养猪,种植水稻,生产农副产品,发展生态专业合作有机茶园,年产值高达600万元。现在在通城农业产业排行榜里排行前三,自己也成为通城茶业协会的会长。
帮茶农增收 茶香八方
7月29日,在通城县塘湖镇新庄茶园里,村民在采摘夏茶。通讯员刘建平 摄
昨日,塘湖镇新庄村村民徐胜利趁着天晴在自己的茶园里采摘夏茶,渴了就喝口自家产的茶叶,甜滋滋的。
四年前,徐胜利还是传统手工制茶小作坊的主人,茶叶采用粗包装自产自销,茶香仅在周边老百姓的口中回味。
2014年,由通城县特产局牵线,霞光茶业在新庄徐胜利家茶园挂基地,不仅免费提供菜油饼等有机肥料,还提供揉捻机、烘干机,制出的茶口感更好,制茶效率大大提高。
习晓光针对徐胜利家茶销路不远的情况,提出采用“贴牌”的方式,免费提供霞光茶业的包装袋,将茶叶精包装成小包茶,借助霞光茶叶的销售渠道,将茶销往全国各地。
“过去总担心自己的茶不好卖,现在沾了霞光茶业的光,新茶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以前辛辛苦苦一年只有七八千的收入,今年年初到现在已经卖出五六万的茶,纯利润四万元以上。” 徐胜利说。
茶园采摘忙的时候,徐胜利还聘请当地的农户到茶园里帮忙,仅去年一年付给农户的采茶工资就两万八千元。今年,霞光茶业又帮助徐胜利在当地流转土地,从浙江引进良种白茶苗新发展20亩新茶基地。
促茶企升级 茶业遍地
改造后的通城县大柱山茶场。(无人机拍摄)通讯员刘建平 摄影
今年69岁的柳落秋,是通城茶业界响当当的种茶能手。曾担任精制茶场场长兼书记的他,当年为了提高茶园效益,一个人从家里搬出来,吃住在大柱山茶厂里,专心研制名茶。可在2016年,他遇到了茶业发展瓶颈期,无论茶产量怎么提高,整个茶场效益无法再度拔高。
霞光茶业了解情况后主动去大柱山茶场实地探个究竟,并投资了6万元对大柱山茶厂的制作生产车间进行升级,解决基础设施对茶业发展的牵制。另外,安排专人到咸宁市食药监局为大柱山茶厂办理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柳落秋也按照霞光茶业的技术指导,不断改良茶品种,品种由福鼎大白为主,到以槠叶为主。茶叶也由之前的散装茶发展成现在包装精美的高档茶。
近两年来,大柱山茶场连年盈利,规模也逐年扩大,目前已经发展到300余亩。在茶场工作的固定员工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每年发放给临时摘茶工的工资也达到40多万元。
近年来,霞光茶业又在石南花亭、塘湖新庄、四庄寺背等地新开辟茶园200亩。去年,为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政策,公司茶园挂靠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在茶基地务工,每人每年可获得劳务工资2万元,没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折股量化入股,每年年终可得1000元分红。
如今,霞光茶业业务涉及茶叶种植初制、精制和花茶加工生产及销售,拥有有机茶园面积3000亩,帮助600余名员工及茶农就业,发家致富。
通讯员刘建平 闫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