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领导进村入户走访
送健康进村入户
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今年以来,房县以脱贫攻坚作风年建设为契机,以高质量扶贫高质量脱贫为目的,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作风保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脱贫攻坚“大走访、大排查、大帮扶、大产业、大讲习”五大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宣传了扶贫政策,化解了矛盾问题,促进了工作落实,转变了干部作风,获得了群众认可,收到良好实效。
双挂双包大帮扶,聚焦深度贫困
针对基层力量不足、帮扶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房县从完善 “谁来扶”入手,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脱贫攻坚责任制。全面构建县乡村 “三级书记”抓扶贫的组织体系,建立党政、县乡、单位与驻村 “三同责”机制,将县四大家领导、县直部门负责人与所联系乡镇、帮扶村实行责任捆绑。推行县大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副书记 “双挂点”制度,在现有驻点乡镇的基础上,再分别联系一个深度贫困乡镇;县委常委、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再分别联系1个深度贫困村。推行县直部门 “双包联”制度,现有帮扶村脱贫出列后,再调整新增一个贫困村帮扶;每个深度贫困村安排一支由科级干部任队长的脱贫攻坚 “突击队”,确保帮扶力量只增不减。
全面推行业务工作部门负责制。按照“指挥部抓总管总、县直部门牵头抓线、乡镇抓落实”思路,成立产业扶贫、易地搬迁、金融扶贫、健康扶贫等18个精准扶贫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县四大家班子领导挂帅、一个相关职能部门牵头、一个工作专班推进,确保责任明晰、落实高效。
全面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两个全覆盖”。组建驻村工作队283支,选派驻村工作队员690人,发动10690名党员干部,调整“第一书记”32名,新组建工作队25支,发动5837名全县在编在岗教师、医护人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等参与结对帮扶,广泛动员社会扶贫力量,调动627个市场主体参与产业扶贫。实现所有贫困村都有一支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专班压茬大走访,锤炼过硬作风
针对存在点卯式入户、挂名式帮扶、走读式驻村等现象,房县从入户走访、问题排查入手,冲着问题去,揭盖子、摸底子、开方子。全县1万多名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3.9万户、非贫困户3.2万户,为贫困户落实政策、协助发展产业,倾听非贫困户的呼声、解决实际困难。
以上率下立标杆。3月中旬开始,从县四大家班子领导做起,分别到各自联系乡镇、贫困村,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和偏远农户,开展蹲点式走访调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问题清单、交办整改清单和调研报告,要求乡镇分村限时整改形成交账清单。进一步指导督导联系乡镇、村推进“五大活动”,乡镇、村、驻村工作队比着学、照着做。
地毯式入户大排查。各乡镇坚持党政领导带队,一个专班滚动压茬式走村入户。各级干部坚持三个“地毯式”(地毯式上门、地毯式帮扶、地毯式解决问题)模式,做到“四到”(身到、心到、感情到、措施到)。
锤炼作风抓推进。突出“准实”要求,强化作风保障,全员参与,持续纵深推进“五大活动”。开展大走访,提高入户走访质量。开展大排查,化解一批扶贫信访矛盾,消化一批信访问题。做实大帮扶,落实政策,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做实大产业,确保贫困户有1项以上稳定增收的产业。开展大讲习,激发劳动增收脱贫的内生动力。
因户施策大整改,化解矛盾问题
房县坚持问题导向,对走访排查出的问题实行清单式销号整改,把基层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建立入户清单。逐村逐户走访,普遍性梳理发现问题。
建立问题整改交办清单。对信息错误、邻里矛盾等个性问题,专班入户当场整改;对帮扶措施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驻村干部、工作队、村干部会商研究整改;对项目建设、群众诉求等共性问题,乡镇党委、政府现场办公整改;乡镇、村不能解决的问题,向上报告统筹整改。
建立整改交账清单。一个村走访排查完成后,进行整体研判,然后把问题分层交办至村、工作队、相关单位及帮扶责任人负责整改。聚焦问题户信访户,因户施策,限时整改,并实行清单销号交账,确保问题清零。
靶向发力大发展,提升脱贫质效
房县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扶贫工作的标准,统筹推进大产业、大搬迁、大保障“三大战略”。
坚持把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关键。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劳动有收入”目标,大力发展中药材、食用菌、黄酒、山羊、烟叶、茶叶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扶贫工厂”“扶贫车间”“扶贫作坊”建设,完善“五方协作”(政府+市场主体+银行+贫困户+保险)、“四金联结”(股金+租金+薪金+保险金)产业扶贫利益链结机制,使每个贫困村都有1至2项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门路,促进群众稳定增收脱贫。
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有力抓手。以“进城镇、进中心村、进福利院”为主要安置方式,按照有能力、有意愿的向城镇集中,安置小区向中心村集中,鳏寡孤独特困群体向中心福利院集中的思路,落实“交钥匙”工程。同步配套小区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坚持把兜底保障作为底线。加大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力度,探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体系。加大教育扶贫投入力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县内县外全覆盖,探索村办公助县补学前教育模式,解决边远村幼儿入园难题。提高农村低保、五保对象保障标准,实现按标施保、应保尽保。
扶贫扶志大讲习,激发内生动力
县文体新广局编排了两台扶贫戏剧 《欢喜冤家》和 《特殊待遇》,在全县巡回演出。目前,已演出26场次,观看群众近2万人次。在窑淮镇演出时,64岁的贫困户任传春看到动情之处深有感触地说:“剧中的情景和我的经历一模一样,过去儿子媳妇存在 ‘等靠要’思想,日子过得不像样。现在看了戏中的人能痛改前非、自立更生,深受启发,回家后一定要带动家人,各尽其力,勤奋劳动,脱贫致富,让日子越过越好。”
针对部分非贫困户与贫困户争帽子、少数贫困户还有“等、靠、要”思想或躺在“贫困的暖被窝里”不想出来的现象,房县坚持扶贫先扶志。
加大政策宣讲力度。以讲习所、户院会、新闻媒体为舆论主阵地,广泛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
推进阳光扶贫工程。公开公示贫困户评定、可享受的政策、实施的扶贫项目,全面推进阳光扶贫工程。全面实施农村道路交通、生产生活用电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十个提升工程”,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改变农村面貌,让非贫困户与贫困户普遍受益。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村村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 “忠孝礼义信简俭平顺和”县风家训宣传教育,通过干部宣讲、送戏下乡、典型帮带等形式,树立劳动增收、脱贫光荣的正确导向。培育人情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不让人情债成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房县扶贫办 别金城 刘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