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鄂州牌坊劲吹“自扶”新风

发布时间:2018-08-02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夜静老农促销忙,清早鸟语伴花香……”近日,在华容区华容镇牌坊村原野果蔬专业合作社,53岁的赵如胜用一句诗向记者介绍自己每天的工作状态:凌晨两点半起床,将新鲜果蔬装车,送到附近城里批发市场,返回已是清晨。 

“数年如一日,连春节都守在基地里。”他说,“虽然累,却很充实。” 由于父亲早逝,身为长子的赵如胜很早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但奋斗了十几年却只能勉强度日。 

“多亏党的好政策,我顺利脱了贫。”赵如胜说,“在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我的种养面积从10余亩扩大到100多亩,并成立原野果疏专业合作社。加上驻村干部指导我通过电商找销路、拓市场,销售利润年年攀升。” 

扶贫既要“扶智”,更需“扶志”。市委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陈柏雄告诉记者,赵如胜现在成了全村的脱贫标兵。在他的基地里,常年安排8名贫困户就业,高峰时用工达20多人,均是村里的贫困户。 

60岁的赵细文是其中一员,由于年纪较大,不好找活干,他便在合作社就近打工,一年收入有1万多元。 

今年5月,赵如胜被评为市级劳模。眼下,全村像他一样靠自己努力改变生活的村民日渐增多,一股变“他扶”为“自扶”的新风吹到田间地头。 

40多岁的曾东珍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上大学后,尽管政府每年下发教育补贴,但为了早日脱贫,曾东珍先在村里打工,后来又到镇里服装厂上班,现在每月工资有2000多元。 

“等儿子有了工作,家里收入还会增加。”曾东珍说,到那时,生活一定会一天比一天好。 

牌坊村新建文化广场的宣传栏里,展示了该村12名脱贫标兵的事迹。“宣传成功‘摘帽’的贫困户,就是为了营造脱贫光荣的氛围,鼓励自力更生。”陈柏雄说。 

除了激发内生动力,牌坊村还在农业生产、外出务工、自主创业等方面出台激励政策,设立发展生产奖励基金:耕田每亩奖200元,在外打工半年以上奖励工资总额的5%,先脱贫者先发奖金。 

据了解,由于村集体没有收入来源,牌坊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198户、416人,目前已有一半以上告别苦日子。 

“牌坊村有着青山绿水,我们鼓励大家自建农家乐和特色民宿。”陈柏雄说,将来会有更多村民享受到美丽乡村游带来的实惠。

上一篇:十堰扶贫车间带动万余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
下一篇:首批产业扶贫国家标准发布 鄂州市白龙蓝莓精准扶贫标准化案例入选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