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贫困户和游客在通城县隽水镇东港村火龙果基地采摘火龙果,他们的身后就是东港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通讯员刘建平 摄
对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脱贫短板,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如何让贫困户通过易地搬迁搬开“穷窝”住进“富窝”,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的目标?通城县隽水镇东港村通过自己的实践,给出了答案:8月13日一大早,贫困户吴华民提着竹篮,跨过溪流小桥,来到葡萄基地采摘葡萄,卖给游客。
初秋的空气里透着丝丝凉意,吴华民的心里更热乎。抬眼望去,和葡萄基地基地基地一路之隔的河对岸,就是东港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8月13日,在通城县隽水镇东港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葡萄基地,贫困户在采摘葡萄。通讯员刘建平 摄
东港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期共安置28户81人。吴华民就是其中一户,他们一家四口在这里分得一套100平米的安置房。
全家“拎包入住”新房,让吴华民实现了安居梦。更让他觉得暖和的是,搬迁后,他有了更多的创收门路,日子更有奔头了。
东港村属省定重点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6户640人,其中易地搬迁集中安置28户81人,2016年贫困村整村出列。2017脱贫52户106人,2018年存量未脱贫的有24户53人。
为确保贫困户脱贫销号、整村出列,该村按照“龙头牵引、业居相宜、量化折股、顺藤摸瓜”思路,依托葡萄、火龙果、养牛、油茶、无土有机蔬菜、艾叶、青蛙、龙虾等八大产业基地,大力推行产业扶贫,同时我们修路,改水,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做到九有,扶贫效果比较明显。
8月13日,通城县隽水镇东港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上贫困户在火龙果基地采摘火龙果。通讯员刘建平 摄
2016年初,隽水镇政府帮助东港村引进发展了集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葡萄、火龙果等产业基地,引进成立的自立葡萄种植合作社,在集中安置点四周流转土地,发展葡萄种植220亩。镇政府从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28万元,为集中安置点的28户贫困户向葡萄基地入股,每户一万元,年量化折股分红15%。不论葡萄基地收益好坏,基地每年支付每户分红资金1500元,分红10年。这样,吴华民每年有了“旱涝保收”的1500元分红收入。
吴华民家里有4亩多土地,他以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加入葡萄产业基地,每亩地每年可获得500元的流转收入。4亩地,一年可拿2000多元的租金。
有了产业基地作支撑,吴华民和两个儿子都解决了就业问题:他们在葡萄基地锄草、看管、采摘,每人每天可以有100到150元的务工收入。
8月13日,贫困户在通城县隽水镇东港村火龙果基地采摘火龙果。通讯员刘建平 摄
为给贫困户提供更多的致富机会,东港村发展火龙果基地20亩,解决40人就业。33户贫困户入股,每年分红500元。
该村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发油茶 3600多亩,贫困户以地入股,基地流转到黄袍山油茶公司。建成收益后,农户和公司按4:6分成。见效益之前,每亩每年发放150元的看管劳务费。按照目前每亩1200元的纯收入计算,5年后入股贫困户每年每亩可增收480元,且长久受益。
同时,他们发展无土有机蔬菜大棚。入股贫困户20户,年分红800元。建设仁艾基地500亩,2017年已建成安苗,现长势良好,可解决10户贫困户分红和就业。
东港还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业,新建养牛基地,安排15户贫困户入股分红,每户每年分红500元,分红期10年(已分红1次)。今年引进老板新建设青蛙养殖基地26亩,投资80万元,4月中旬动工建设,带动15户贫困户受益和务工增收。引进老板建设龙虾基地150亩,投资60万元,能带动15户贫困户。
目前,这个村正谋划洽谈引进标准食品加工厂落户,拟投资800万,选址在集中安置点后空闲地,安排25户贫困户与工厂深度融合,就近务工,实现离土不离乡,就业增收。
到目前为止,东港村已经发展了葡萄、火龙果、艾叶、油茶、青蛙、小龙虾、无土蔬菜、养牛等8个扶贫产业,不仅能帮助贫困户入股分红增收,还保证了贫困户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