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从一盘散沙到满盘活棋 村干部“领衔”办产业扶贫

发布时间:2018-08-15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周海波 邓丽君

8月13日,走进房县沙河乡,白沙河两岸紫薇竞相绽放、月季争奇斗艳。

谁曾想到,这个带动20多个贫困户脱贫的项目,建设之初无人加入,是3名党员冲在前面,贷款买苗,苦心经营,才有了今日百花齐放的场景。

坚持党支部是“火车头”,党员是“主心骨”,脱贫攻坚战中,房县沙河乡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强大的发展气场。

村干部“领衔”办产业

沙河乡位于房县东北部,与保康县、谷城县交界,平均海拔近千米,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每家每户居住分散,多年来全乡几乎没有像样的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之初,全乡310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65户,占比50%,大部分行政村是“空壳村”。

2017年,房县县委组织部开展大讨论,“村社合一”的道路由此迈开。乡党委发布动员令,由村级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村党支部、村委会、合作社“三块牌子一套班子”。合作社资金由财政部门统一监管,确保资金安全、使用清楚。

党员干部带头,各村迅速确立产业方向。鹰咀石村党支部书记孙君学、村文书曾贵志领办了君学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庆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50亩,发展矮株银杏130亩、烟叶250亩、食用菌5万袋、虎杖等中药材120亩。

产业兴,百业旺。回乡能人杨光兵创办光兵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引进了春天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去年该村人均收入达到9178元,村集体收入达6.8万元。今年,该村1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就业。

目前,全乡12个村共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30个,其中村级党组织牵头兴办14个,891户居民加入合作社,昔日的乡村由一盘散沙变成一盘活棋。

四成耕地归集体经营

朱家坪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叶本荣的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精准扶贫摘掉穷帽,沐浴党恩搬进新房。“不是党的照顾,我哪能在家门口找到活干。”53岁的叶本荣说起合作社竖起大拇指。村党支部书记周国成创办朱家坪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后,吸纳她到合作社的烟叶基地务工。由于年龄较大,干不了重活,年轻、懂技术的村民一天挣80元到100元,而她每天只挣50元。“不少了,我很知足。”叶本荣说。“兴办产业是为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沙河乡党委书记李伟介绍,该乡在走“村社合一”道路之初就订下规矩:无论谁创办农村合作社,政府都可以按需提供“三通一平”服务,协调用地等基础保障,但合作社必须尽可能多吸纳当地村民务工。精明能干的,每天给80元以上,年龄偏大、身体残疾但能从事做饭、保洁的,每天至少30元。“按劳分配、能者多得”,沙河乡不论是贫困户还是非贫困户,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收入。

如今,由村级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已成为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全乡1万多亩耕地中,由村级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经营面积达4300余亩,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40%,既保证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又为共同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据统计,目前该乡已有近700户达到脱贫要求,全乡人均年收入达9283元。

能人争当入党积极分子

火光村是沙河乡集镇所在地,出集镇往北,几十个食用菌大棚一直延伸到山脚。这是勤发富香菇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作为该乡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建成后将带动500个贫困户增收脱贫。“公司进入沙河不久,就成立了党支部。”合作社总经理杨火勤介绍,党支部成立后,经营上大家共同商量。

近年来,沙河乡先后引进铭泓农业发展矮株银杏、神农本草发展中药材、勤发合作社展袋料食用菌等项目,形成每项产业都有龙头企业带动、每家企业都有原料供应支撑的良性循环。

该乡实施“双建双培”工程,把13名能人大户发展成为中共党员,将22名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人。朱家坪村居民张呈,2015年返乡创业,发展中药材30多亩,食用菌2万袋,去年10月,张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赵东,全家因学致贫,近年来自力更生坚持发展烟叶40多亩,去年成功脱贫。目前,该乡还有16名能人大户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能人和党员的互融互通,提升了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向心力和号召力,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上一篇:咸宁市召开精准扶贫交叉督查巡查情况反馈会
下一篇:工作有标准村村有竞赛 丹江口194个村开启扶贫“月考”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