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沼山:“三无村”迈上脱贫路

发布时间:2018-08-17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劲松 通讯员 曹彦 叶雁翅

无集体土地、无集体收入、无集体资产,像这样的“三无”贫困村如何找出路?“借天时”“修地利”“聚人和”——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镇沼山村用4年多时间,讲述了一个“无中生有”的脱贫故事。

借天时:抓政策机遇

沼山村人口2812人,人均耕地0.68亩,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248人,集体经济为零。

这是4年前柯青松接任村支书时的全部“家当”。这样一个贫困村,如何增强“造血”机能,是摆在他和村委会成员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几经商讨,全村最终确定“党支部+合作社”的农业发展模式。

然而,村集体没有土地,大多数村民宁可土地荒废,也不愿流转给别人种。“外出务工人员多,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是普遍现象。”柯青松明白乡亲们的顾虑,发动党员代表反复上门做工作,后来提出以村集体作担保,获得部分村民支持,终于流转到150余亩土地。

有了示范效应后,全村开始对“四荒地”、老校舍等集体存量资产进行改造复垦,将其转化为集体有价资产,并对农户闲置的土地、林地、房产和民间工艺等资源以折股量化方式整合使用。如今,全村共建农业基地6个,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过万元。

修地利:建宜居环境

“村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伢们回家说一句!”最近,柯青松体会到“厕所革命”从娃娃抓起的效力。

起初,上柯湾55岁的柯云华坚决不愿拆自家旱厕。“学校新厕所能冲水,既干净,又漂亮,家里茅厕也改成那样该多好。”在沼山小学读书的孙子柯翔宇回来说了几次,柯云华最终被“说服”。“改造一个家庭旱厕,国家补贴1200元,配建无公害化粪池,沼渣照样能肥田。”柯青松说,许多村民不愿改厕是老观念作祟,小孩回家宣传特管用。

于是,沼山村的“厕所革命”,从学校开始推进。孩子们回家宣传后,全村今年内将陆续完成180个旱厕的拆除改造。“遇困难,村委总会想办法,从不推脱。”下明湾村民明瑞珍说,湾子18年没有村路的问题终于在前年解决,这条900米的新路和新近拓宽的3公里村路连成一体,在314省道拥堵时,成为进出新通道。

自2014年起,沼山村已完成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文化广场、老人儿童活动中心等数十项基础设施建设,还有村农家书屋、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等项目在建。去年,沼山村喜获“省级文明村”称号。

聚人和:激干事热情

2017年底,村集体流转百余亩土地发展种植业,鄂州市祥泰火龙果种植有限公司老板巩悦宁得知后主动找上门,送上5000棵果苗,同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巩悦宁原本在武汉开工厂,5年前看中沼山村自然资源,扎根这里从一个农业“小白”摸索成了特色农业种植能手。“这些年,村集体为我提供了不少帮助。”巩悦宁坦言,农业生产风险高,他期待为村集体经济发展作点贡献。

今年,沼山村成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种植项目领导小组,确定了以基地种火龙果为主,并在隔离机耕路带种狗血桃为辅。“现在每天上门接单的人不断,火龙果根本不愁销。”在基地打工的明怡分对前景信心满满。“我们把山下几百亩荒地也平整出来,准备免费分给村民搞特色种植,盘活闲置土地。”柯青松说,全村已流转抛荒田地700余亩,成功引进火龙果等4个农业项目,安置劳动力40余人,为村民年增收44万元。“沼山村已连续两年成为全市‘五比’考核先进村。”沼山镇党委书记高爱民说。

上一篇:天门市委书记吴锦调研督导精准扶贫工作
下一篇:陈竺赴英山调研定点扶贫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