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宜昌特色产业挺起扶贫脊梁

发布时间:2018-08-27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要致富,先要找对路。如何使贫困群众获得可持续的收入来源?产业扶贫是最根本的途径。针对山大人稀、地质复杂、产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不强的县情,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因地制宜,全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挺起了精准扶贫的“脊梁”。

优势产业强化龙头牵引力

产业是扶贫的引擎和根本,在对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竞争、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后,远安以“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为依托,以示范基地园区为重点,大力推动优质米、食用菌、茶叶、水(干)果四大优势特色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按照统一规划,黄茶产业园区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村民们在发展家庭增收项目的基础上,获得了到园区务工的机会。借助农旅融合,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8月7日,在该县鹿苑黄茶生态产业园区,鹿苑村党支部书记、园区负责人刘孝明信心满满地向记者介绍。该园区覆盖旧县镇鹿苑村、石桥坪村等6个茶叶大村,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产业扶贫基地+乡村旅游景区”乡村振兴示范点,近期计划新建茶园5700亩,采取向贫困户购买劳动服务的方式,定人、定岗、定田块进行管理,人均年增收可超过1500元。

在茅坪场镇,优质米产业龙头企业、湖北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水稻种植技术服务及稻谷收购合同,为农户选购优质种子,指导他们生产优质稻谷品种,并按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目前已发展优质水稻5万余亩,2万余农户因此收益。

精心布局四大优势特色产业,稳定县内现有桑蚕等传统产业,全力推动畜禽养殖业转型提升,靠着这些产业扩面、增量、提质发展,舞活了龙头,全县5680户贫困户依靠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摘掉了穷帽。

精准施策加大政策推动力

“我们拿到了补贴资金,用于牛舍改造和牧草种植,还有贴息的小额贷款和专项基金支持,这些政策以前想都不敢想!”洋坪镇凤凰村养殖户张建平看着正吃食的肉牛,干劲十足。

为更好地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远安县完成了《远安县“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的总体编制,《关于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远安县茶叶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关于优质米产业的实施意见》、《远安县水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打出了一套扶贫政策“组合拳”。

按照“中长远和短平快相结合”的原则,远安设立了农村互助合作社基金,采取“发展补贴、增收奖励”的方式,对全县具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的贫困户落实互助合作社基金和产业发展资金,助推贫困户发展产业。利用“一企带多户、一村带一片”的脱贫效应,设立产业扶贫专项基金,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产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针对贫困户中普遍存在的想发展缺资金问题,对评级授信达标的对象可享受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的小额信贷政策。同时,在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设电商服务站点,优价收购农副产品。

多样化的产业扶贫政策,如春风化雨,给想干事、能干事、肯干事的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用活资金激发自身造血力

产业要发展,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钱如何花在刀刃上?如何发挥最大效益?

“1500万元资金用于产业扶贫专业村建设;全县102个村按15万元/村标准统筹配套专项扶持资金1530万元;整合资金1110万元切块到各乡镇,各村成立扶贫互助合作社;下达产业扶贫到户到人资金1524万元;整合资金4500万元设立产业扶贫专项基金,投入资金2300万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银行资本2亿元助力扶贫;投入106万元为贫困户新发展香菇菌棒和所养肉牛购买保险,提高贫困户抵御风险能力……”一张张清单的背后,彰显的是远安做大做实产业扶贫的信心和决心。

在洋坪镇,百井村建成茶园300亩,蔡家沟村建成猕猴桃、石榴基地327亩,金竹园村发展数字农业有机稻种植500余亩。通过组建互助专业合作社,共计发放资金210万元支持贫困户自主发展。

据统计,围绕促进产业扶贫,全县共计投入资金13870万元。特色产业带动8436个贫困户,覆盖率达86.5%。

整合资源形成社会托举力

“我有两头肉牛寄养在养殖场,儿子也在养殖场务工,今年家庭年收入可达1.5万元!”在远安县旧县镇洪家村,昔日的贫困户张聚宝算着他的“养牛经”。该县探索推行“政府主导+公司带动+贫困户参与+银行贷款+保险保障”的“五位一体”肉牛养殖模式,通过统筹社会扶贫力量参与,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实现了生根开花,为全域脱贫注入了强劲动力。

为了破解精准扶贫“政府热、社会弱、市场冷”的局面,远安县推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各司其职、协调发展、共同作用,“政府主导、市场能动、社会参与”的扶贫模式初见雏形。

由政府主导,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一定规模的市场主体,由政府按带动户数给予贴息贷款支持,银行快速审批后发放。真金白银的投入,吸引了一批有远见的企业参与其中。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产业,缺技术、有风险怎么办?没技术,由市场主体委托专业公司提供服务。怕风险,由保险公司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实行全额购买保险扶持。产品由公司提供回收服务。通过对养殖生产、服务全过程及疫病发生情况详细记载,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在“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的带动下,鹿溪玉贡茶叶、大自然科技、瓦仓谷香、玉玺柑橘、丰瑞祥牧业等10家龙头企业频频向贫困户“出手”, 银行、保险行业充分参与其中,共对接贫困户2061户4683人,带动贫困户以入股分红、出售农产品、提供劳务等方式,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擦亮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产业壮大了,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带动农民增收?远安积极创建特色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最大化地发挥品牌效应,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增收致富。

依托产业特色,全县认证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15个、有机农产品8个,瓦仓大米获全国首届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银奖,“鹿溪玉贡”获“中茶杯”黄茶类特等奖,“远安香菇”获宜昌市十大最有影响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茅坪场镇享有“中国春栽香菇之乡”、“鄂西香菇第一镇”的美誉。该镇因势利导建成食用菌博物馆和香菇电商产业园,培育标准化食用菌示范基地9个,菇棚规模达700余个,食用菌139.5万袋,品牌示范作用明显。

借助“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品牌效应,远安还大力推进农旅融合。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项目、合作带动、增加就业、旅游接待、售卖土特产等渠道,有效带动了贫困户增收。花林寺镇龙凤村成立庞家湾乡村旅游产业扶贫互助合作社,吸纳当地村民稳定务工和就业,今年累计接待游客5万多人,实现旅游收入150多万元,其“拈花谷”民宿在全国“两会”期间亮相央视,成为远安农旅融合促精准扶贫的又一张新“名片”。

“实践证明,只要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创新利益联结分享机制,就能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县扶贫攻坚办负责人介绍,将持续探索完善产业扶贫新机制,用“金钥匙”打开“致富门”,不断增强产业扶贫的广泛性、带动性和持久性。

上一篇:张庆黎率调研组在鄂督办调研精准健康脱贫重点提案
下一篇:浠水:发放扶贫贷款1.7亿余元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