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巴东夫妇艰苦创业致富后回报家乡 每年助村民增收40万

发布时间:2018-08-29    来源:    字体大小:A-   A+

    

bd2.jpg

黄在兴(左)指导相亲进行辣椒种植 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刘登海)一边是瘫痪在床的女儿,一边是全村1000余名乡亲的小康梦,大支坪镇野三坝村支部副书记黄在兴,铁肩挑起小家和大家,成为当地备受称道的“铁杆支书”。日前,笔者走进野三坝村,了解到了“铁杆支书”的故事。

为给女儿治病 他从早到晚做苦工 

二十年前,打过苦工、办过餐馆的黄在兴遇到了苗条秀丽的代课老师喻兴玲,他们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家。

2001年,女儿玉琴降生了,可是没多久,一纸诊断书让这个家庭陷入了愁云惨雾:玉琴患上了“先天性脑积水”。“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治病!”夫妻俩相互鼓励,半年多时间里奔走在恩施、武汉等地医院,花光了一万多元积蓄,卖掉了结婚新房,还欠下了乡亲们5万多元的债。

为了给女儿赚钱买药,黄在兴做起了苦工,每天爬30多公里多山路,从河谷背砂到村子里卖,挣20多元。搬砖、刷墙、砌墙……只要能挣到钱的活儿,他都去做。喻兴玲则承担起了全部农活、家务,悉心照顾女儿。晚上,疲惫的夫妻坐在一起,先给女儿喂饭,然后自己吃饭。这习惯已经保持了18年。

bd1.jpg

黄在兴一家 通讯员供图

从工地小工到施工小老板 

2002年儿子出生,黄在兴承包了东大线(巴东至大支坪)改扩建工程的一个小项目。妻子在家坐月子,他背上患病的女儿,带上食物和水来到工地,既当工人又当奶爸。小项目完工,黄在兴拿到了4000元。

沪蓉西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相继开工,夫妻俩凭着东大线工程的好名声、村里的好口碑,接连承包了一批工程项目。黄在兴从一个小工逐渐变为包工头、小老板,在武汉、恩施有了自己的装潢施工队,还清了债务,住进了新盖的小洋房。

挺过了最艰苦的日子,回忆创业经历时,黄在兴总会说:“是她(喻兴玲)的鼓励和支持,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她是我家的宝。”

小家转“大家 ” 每年助社员增收40万 

随着高速、铁路工程的竣工,夫妻俩面临一个选择,是随工程队走,还是做大做强自己的装潢施工队伍?思来想去,夫妻俩最终选择了留下,因为他们忘不了那些在女儿重病期间、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们的父老乡亲。夫妻俩决定把产业带回村里,带领乡亲们一道发家致富。

2015年,巴东县坤鹏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统一种植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收获季保价收购。牵头的黄在兴走家串户,免费为社员发放蔬菜、药材种子、肥料。他家成了村里产业的领头羊,而他的身份也由四个人的小家长成为了合作社的“大家长”,这个“家”有社员38人,蔬菜、药材130余亩,每年为村民增收40万元。

“树不能忘根,人不能忘本,现在我走出了坎坷,就不能忘记曾经助我一臂之力的人。”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夫妻俩的心声。

bd5.jpg

黄在兴了解残疾村民生活情况 通讯员供图

bd4.jpg

黄在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通讯员供图

走家串户 当村民的贴心家人

2016年,黄在兴经大支坪镇党委政府选拔、考核,成为一名村里的后备干部。2017年5月,他进入野三坝村支“两委”班子,担任村支副书记。妻子喻兴玲也不甘落后,被村民推选为村妇联专职副主席。“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夫妻俩互相勉励着。

夫妻俩把村民当做自己的家人。70岁的田庚芝是聋哑孤寡老人,夫妻俩把她当做自己的长辈,送钱送物,适年过节接到家里。帮扶对象谭明宇,夫妻俩送去衣物、棉被等生活物资,并帮助他住上了新房。贫困户谭维军住在偏僻之地,他们帮忙修通了公路;坐在轮椅上的张剑锋、留守老人黄本茂,都成了他家的常客。

为精准把脉村情,夫妻俩跑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提出了建立400亩小水果采摘观光主题园, 350亩蔬菜、药材产业示范带的未来规划蓝图。整日为村民奔波的黄在兴,被大家尊称为“铁杆支书”。2018年7月1日,黄在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在全县党建大会上,他说:“身怀一颗初心,心存一份感恩,不忘记梦想出发的地方,再用梦想之光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我家信条。”

上一篇:“另一半”为啥这么忙? ——38名扶贫“贤内助”走访一线探究竟
下一篇:蒋超良赴恩施州调研精准脱贫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