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麻城市2018年产业扶贫经验总结

发布时间:2018-08-3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近年来,麻城市以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为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围绕养殖、蔬菜、中药材、林特、乡村旅游和光伏、电商等“5+2”特色产业,夯实产业扶贫根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探索脱贫增收新机制,把“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产业扶贫成效初显。2018年,麻城将完成40个贫困村出列,35887人的脱贫,93个重点贫困村73942个已脱贫人口巩固提高任务。

经验一:夯实产业扶贫根基。

出台政策引领。麻城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产业精准扶贫奖补政策的通知》、《关于印发麻城市扶贫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麻城市统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麻城市养殖业精准扶贫“1111”工程实施方案》、《麻城市蔬菜产业精准扶贫“1151”工程实施方案》、《麻城市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1148”工程实施方案》、《麻城市乡村旅游业精准扶贫“3138”工程实施方案》、《麻城市林特产业精准扶贫“1138”工程实施方案》等9个产业扶贫相关文件,激励和引导各方力量聚焦产业扶贫;近3年,年均设立5000万元产业扶贫奖补资金,采取产业扶持资金“补”、县域经济调度资金“扶”、创新创业基金“奖”等模式,激活扶贫产业发展动力。

用好金融活水。构建“政策引导、资本运作、银行参与、农户贷款、保险跟进”的金融扶贫机制。加大扶贫投入和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今年预计整合资金17亿元。2017年投入9866万元建立全省最高的风险补偿金,今年又新增1500万元。截至2017年底,麻城农商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共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13亿元,2018年预计将新增小额信贷资金1亿元。实现了贫困户家庭综合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三个“全覆盖”。按照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责任“五到乡镇”的要求,出台《麻城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6个文件,对扶贫项目的前期申报、组织实施、决算验收、资金拨付等项目管理全过程作出详细明确的规定,确保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绩效。

完善基础设施。对标贫困村脱贫标准,加强“十有”建设,将市水利局、市供电公司、市住建局、市卫计局、市教育局等近20个部门列为“十有”相关单位,要求做到“三个常态化”:常态化参与扶贫工作会议,常态化汇报工作进度,常态化督查促进村级建设。2018年,在统筹资金中抽出2650万元,给每个整村推进的重点贫困村安排不少于50万元资金支持村级建设,在确保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建成更好的“硬件”吸引能人回乡创业。2017年,麻城“十有”建设成效显著。安全饮水和危房改造超额完成任务,生产用电自然村覆盖率、村村通客车保持率、有标准化卫生室的行政村比率、村公共图书室覆盖率等指标均达100%。今年上半年,麻城持续强力推进安全饮水、村组道路、供电设施、文化惠民工程、标准化卫生室、光纤宽带到村到户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等“十有”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任务的76%。

建强基层组织。探索行政村直管模式,将20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全市平均水平,村级各项工作位居本乡镇前列,且村级各项工作无“一票否决”事项的村党支部书记列为市委组织部“直管村”。优化配置党组织书记。通过公开评议,调整能力偏弱、不胜任的党组织书记;实施“回归村官”工程,引进返乡老板、在外能人、退伍军人担任党组织书记。选派第一书记、名誉书记,聘用发展顾问,创建 “永不撤退的扶贫工作队”。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常态化培训市乡村三级干部,坚持 “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两评两促”,深度融合“三会一课”,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河口镇每年开展“脱贫之星“评选表彰活动

注重精神脱贫。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重视文化扶贫和技能培训。每年评选表彰精准扶贫“十佳市场主体”、“脱贫致富示范户”和“脱贫光荣户”,并对其进行“精神+物质”奖励。充分利用国家、省、黄冈市主流媒体和《麻城发布》《麻城微扶贫》等微信平台,加大对脱贫典型的宣传力度。开展各级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脱贫致富“明白人”培训,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组建“精神脱贫宣讲报告团”在全市巡回演讲,举办各类文艺巡回演出,充实各村“农家书屋”,为贫困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利用村规民约和村“两委”班子、“五老会”等组织,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儿女不孝致使老人贫困等现象进行说服教育,严防“养懒汉”。建设“微孝善”超市,鼓励贫困户以劳动换取积分,以积分换取商品,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经验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

光伏领航。麻城在全省率先编制县级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出台了系列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文件,鼓励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光伏产业。目前,全市已建成光伏扶贫电站40个,总装机规模90.27兆瓦,带动178个重点贫困村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5500户贫困户户均分红3000元。铁门岗乡探索“农光互补”新模式,乡政府联系相关种养合作社,在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下种植食用菌、灰树花、天麻等喜阴作物,一地多用,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参与合作社务工中获得多份收益。

麻城顺河镇发展油茶产业,吸纳贫困户就业

特色种养。积极谋划,打造特色产业带,真正实现了“镇镇有主导产业、村村有产业项目、户户有增收途径”。围绕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构建形成麻北菊花、油茶,麻东板栗、中药材,麻中南粮食、蔬菜、花卉苗木的产业扶贫格局,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的比率达到87.87%。近年来,通过推进“一乡一业、一镇一品”产业模式,各乡镇办区园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福田河镇油茶、黄土岗镇菊花、盐田河镇板栗、宋埠镇蔬菜、三河口镇食用菌、白果镇小龙虾等特色产品远近闻名。2017年,全市油茶产业带动6940户贫困户脱贫增收,麻城茶油和福白菊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2018年5月9日,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每日农经》栏目播出了《找白羊帮忙的麻城黑山羊》专题节目,聚焦我市黑山羊产业。

麻城宋埠镇发展疏菜产业、吸纳贫困户就业

就业带动。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并落实奖励政策、引导农民返乡就业创业、提供公益性岗位、开展精准扶贫“春风行动”、探索家门口的“扶贫车间”等举措,努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全家”。大别山现代休闲生态农业产业园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贡献税收2亿元,帮扶5000户、1.5万贫困人口脱贫。投资50亿元建设的中部石材循环产业园,创造就业岗位1.2万个;先后出台了职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市场主体吸纳贫困户就业以奖代补等多项激励政策。2018年上半年,麻城市共开发农村环境绿化、卫生保洁、道路维护、治安巡逻等方面的公益性岗位3348个。全市开展精准扶贫“春风行动”30余场次,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针对既无致富技能、又无法外出务工的部分群众,打造家门口的“扶贫车间”。目前,全市已建成“扶贫车间”6个,带动群众就业217人,其中贫困人口132人,在建“扶贫车间”18个,计划带动200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

旅游联动。近年来,麻城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龟峰山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为抓手,以城区旅游集散形象展示中心、麻东森林度假旅游区、麻中南都市休闲旅游区、历史人文旅游带、106沿线农业观光旅游带、美丽乡村旅游带”为目标,以“三山两湖”(龟峰山、五脑山、狮子峰、尾斗湖、浮桥河)为重点,推进全域旅游,逐步将乡村旅游打造为助推脱贫攻坚、奔向全面小康、建设中心城市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麻城园区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验收,龟峰山5A创建稳步推进,狮子峰景区正式投入运营。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人数892万人次,同比增长3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9亿元,同比增长32.3%。随着全域旅游的高速发展,贫困户土地流转、景区用工、自主创业等机会不断增加。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市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6547人。

电商激活。积极完善精准扶贫流通网络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大电商专项培训力度,扶持贫困户子女电商创业。建立国内首个“互联网+供销”农商宝平台,将“麻城福白菊”“麻城山茶油”等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在2018 年第四届武汉国际电子商务暨“互联网+”产业博览会上,我市农商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获得 2018—2019年湖北省级电商示范企业。2018年5月18日,首届湖北省农业品牌发展峰会暨阿里巴巴兴农扶贫(湖北站)活动启动仪式上,麻城市被选为全省首批入驻阿里巴巴兴农扶贫频道县域之一,电商产业从此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的加持。目前,随着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市建设深入推进,全市已建成贫困村电子商务网点71个,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54亿元,网络销售额17.7亿元。

经验三:探索脱贫增收新机制。

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为了节约耕地经营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推广,吸引外部资金注入,激发农业生产活力,麻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全面完成“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基础上,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结合特色种养业和乡村旅游业,盘活闲置资源,引导贫困户合理流转土地,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益或“股权收益”。2017年,全市1.5万贫困户将5.6万亩土地流转到龙头企业或种养大户,通过“股权分红”户均增收1200元。

探索农村金融运作机制。一方面探索将部分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为村级集体股份,参与所支持的经营实体分红,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探索将财政支农资金变为支农基金,实行滚动、有偿、可持续使用,做大支农资金“蛋糕”。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广“银行+农合联+新型主体”的农村合作金融创新试点经验,稳妥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对农业农村的金融投入。另一方面在全市建设金融工作站,方便群众咨询和办理小额贷款等金融业务,助力精准脱贫。2016年,市人民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市扶贫办联合在南湖办事处牌楼社区挂牌成立首个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市178个重点贫困村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探索利益分享机制。 探索在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和贫困户之间建立稳定的利益分享机制,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长久增收。一是企业带动脱贫。例如:“全国百强合作社”兆至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订单式种植、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管理、保护价收购”的模式,带动8个乡镇发展大棚蔬菜基地,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鸿宇农业公司采取“包生产指导、包鲜果回收、包入股分红、包吃住打工”的模式,为麻城北部四个乡镇贫困户创造持续稳定增收路径;二是抱团发展脱贫。组建15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均每村有农村合作社3.5个,参社成员数达73400人,其中178个重点贫困村建立农村合作社204家,采取“1+N”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带动6471贫困户户均增收2411元。三是自主创业脱贫。由国家贴息,金融机构贷款,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脱贫。2017年,全市12300户贫困户利用扶贫资金发展特色产业,户均增收3500元。

上一篇:杭州对口帮扶恩施系列报道(一):携手共启脱贫新征程
下一篇:发展路上赛扶贫 ——南漳县东巩镇香菇产业走访记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