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柳山村的荷花溪。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何浩 肖月琪
柳山,在哪儿?
当了21年村支部书记的湛俊高说,柳山村,隶属于孝昌县白沙镇,位于澴河之畔,紧邻孝感城区。
人多地少,近2000人的村落仅有耕地面积2072亩;交通闭塞,一条坑坑洼洼的曾(店镇)白(沙镇)公路,是这个偏远村落与外界的唯一通道。曾经的柳山村,贫穷落后。
想家容易,回家不易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走,成了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的被迫选择。
人走茶凉,屋垮地荒。眼睁睁看着村落走向衰亡,湛俊高心里急,但又无法阻止他们一批又一批离去。“最高峰时,偌大的村子剩下不足500人,且都是老幼妇孺。”他说。
吃苦耐劳,踏实苦干,大部分走出去的人依靠双手过上了新生活。一笔笔汇款从全国各地寄回,孝敬父母,抚养孩子,但村落依然衰败。71岁的徐大梅说:“一个老太太能花几个钱?我不差钱,就是想两个儿子多回来。”情至深处,老人家用粗糙的双手抹掉几滴泪珠。
他们,难道真的不想回家吗?
在外务工30年的村民湛斌华说,年过半百,却漂泊半生。“回了家,我们靠什么养活自己,靠什么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感叹,落叶归根,谈何容易。
在东北当了10年泥瓦匠的叶哲红说,虽说在外务工收入不菲,但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他想回到身边尽孝。“可他们的医药费,我从哪里赚呢?”他问。
想家容易回家难,远处的游子与衰败的村落,都走到了十字路口。
党建引领,产业蓬勃
“斌华,想没想过回家发展?”“书记,咋会没想过咧?可我回来能干什么?”“我给你提供一个思路——养殖清水虾。不破坏农田,投入低、产出大、无污染。你再仔细想想。”
2016年春节,湛斌华和以往一样回家过年。在外漂泊30年,湛斌华从最初的打工仔混成了包工头。然而,每年“腊月回、正月走”的候鸟式生活,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湛俊高的多次力劝下,湛斌华决定留下来搞稻田养虾。万事开头难,土地流转就是大问题,很多村民不理解、不愿意。
作为项目的引进者,湛俊高带领全村35名党员开会协商,最终从10余户村民手中,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0亩。“村民们担心流转费不能兑现,我们就以村集体的名义和村民签合同,打消他们的顾虑。”他说。
水田清淤、除草消毒,党员干部义务劳动;遭遇水草病虫害,他们从镇里请来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湛斌华说:“在外务工那些年,遇到困难全要自己扛。现在回家养虾,村两委的党员干部帮了大忙。”
越来越多的“候鸟”不飞了。叶哲红2017年返乡种植太空莲,当年收入8万元,比在东北当泥瓦匠收入还高。
白沙镇镇长黄克英介绍,镇政府已将柳山村列入“党建引领示范基地”,全力支持柳山村发展稻虾养殖合作社和太空莲特色农产品种植示范区,让产业发展和村民脱贫致富比翼齐飞。
不仅要富,更要幸福
荷包鼓了,如何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数,柳山村继续前行。
2018年1月至6月,该村投入资金超过100万元,改造硬化通户公路3.8公里,安装路灯55盏,建设休闲广场800平方米,植树3000棵,建设公共厕所6座。“雨天走路不粘泥,夜晚走路不摸黑,健身能有运动场,花红柳绿新村貌。”村民湛安甫说。
在该村的“留守之家”,记者看到,这里有儿童玩具、图书电脑、棋牌桌椅,还有一摞留守人员情况汇报表。村里每一名党员对应一名留守儿童或空巢老人,根据他们生活状况如实填写,定期向其家人报告。
如今的徐大梅婆婆活得很舒心,白天跟左邻右舍打牌聊天,夜晚与儿孙电话视频,带着笑意进入梦乡。
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荷花溪项目正在建设当中,一泓碧水绕村而行,荷花莲叶随风摇曳;占地百亩的桃花园已初露端倪,有树有果,还有长廊、绿道。按照湛俊高的想法,荷花溪、桃花园等都将成为柳山村未来发展农旅产业的核心项目,让美丽成为柳山村的新名片,让幸福洋溢在柳山人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