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农村大有作为!记三个新农民的奋斗故事

发布时间:2018-09-06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肖敏 通讯员 李先江 杜达巍 柯勇

在房县城关镇三海村,有这样一批农民,他们脑瓜灵活、大胆创新、敢于拼搏,把“农村大有作为”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近日,农村新报全媒记者走进三海村,记录三个新农民的奋斗故事。

种植能手陈运林

观光采摘引客来

“这是黑娃葡萄,又叫经华八号。”9月4日,三海村运林家庭农场主陈运林正在清理最后一批葡萄。他兴奋地说,10亩黑娃葡萄8月初开园,20多天就被游客采完了。

陈运林是村里的种植能手,原来种一些水稻、桃子、西瓜等普通作物,不仅卖不出价钱,还经常出现滞销情况。

三海村距县城不到10公里,能否转变思路?2015年底,陈运林成立家庭农场,流转210亩土地,种植优质水稻和特色瓜果。他家一共建了16个大棚,从外地引进蜜桃、甜柿、冬枣、冬桃、葡萄等10多个品种,发展观光采摘游。“3月到8月,采摘游客几乎不断档,今年家庭农场产值能达到100万元。”陈运林表示,他将着力把家庭农场打造成服务功能完善的休闲场所,让游客在这里吃农家米饭、喝原汁黄酒、摘生态水果,力争带动50户贫困户就业,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返乡创客谢梅

网上趟出致富新路

“老板,你这盆蚊母很不错,多少钱?”9月5日,游客张先生开车路过三海村,被摆在路边的十几株盆景吸引,老板娘谢梅赶紧招呼。

一番交流后,盆景生意没谈成,但谢梅把张先生引进土特产店,卖出一盒香菇和10斤黄酒。“我还把微信二维码印在名片上,顾客以后买黄酒,只需微信沟通,我直接发快递。”

武神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仅一组就有20多户村民卖黄酒、香菇等土特产。此前,谢梅在县城打工,一个月仅挣1000多元。

今年5月,在丈夫支持下,谢梅的土特产店开张。“老公做装修工程,喜欢捣腾一些盆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把这些盆景摆出来,吸引顾客。”“大家都卖土特产,我的店子一定要有特色。”谢梅喜欢玩微信,她开了一间网店,把商品搬到网上,线上线下双管齐下。

谢梅算了一笔账,开张不到4个月,黄酒卖出4000斤,香菇等特产卖了近万元,再加上卖盆景的收入,每个月能赚4000元。“这只是开始,随着网上客户越来越多,生意只会更好。”谢梅信心十足。

贫困户谭学云

酒曲酿出甜美生活

这几天,三海村一组贫困户谭学云忙得不亦乐乎。“9月底,我家的两层新楼房就能建好,一楼全部用于制卖黄酒,扩大销量,今年脱贫不是难题。”

2003年,老伴祁正明患上脑萎缩、肺结核、肺积水,多次住院治疗,花光了所有积蓄。大儿子祁必虎在广州办厂,2008年遇到金融危机,工厂倒闭了,欠下几十万元债务。

纳入贫困户后,政府的真情帮扶,让谭学云重新看到了希望。2017年,她养了4头猪、30多只鸡,种了12亩水田,还加入村里的黄酒专业合作社,研究摸索提高黄酒质量的方法。当年,由于酿制的品质好,3000多公斤黄酒全部卖完,纯收入近3万元。

今年,谭学云的黄酒生意越做越大,但原来的土坯房已破旧不堪,还经常漏雨。“我凑了11万元,打造一个宽敞大气的酿酒作坊,这也能吸引更多顾客。”

虽已年近七旬,但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谭学云告诉记者,现在政策这么好,她要使把劲,多动脑子,多找门道,要在致富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上一篇:农文旅融合拓宽致富渠道 丹江口习家店倾力打造“全域景观”
下一篇:助力农村扶贫,湖北搭建首个乡村振兴网络慈善平台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