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户户有产业的竹山实践:17个乡镇建成1500家扶贫作坊

发布时间:2018-11-07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张华魁 范珉

44505个贫困户,如何实现户户有产业?

竹山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把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通过建设扶贫车间,让闲置劳动力有事干;通过公益岗位、光伏发电配股等,确保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项长效产业增收项目。

把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

“上个月,捡了3000多元。”11月3日一大早,竹山县秦古镇西岭村贫困户张飞,“武装”好行头准备进山。张飞所说的“捡钱”,就是去绿松石矿区捡矿渣。“政府给这么好的政策,我再不努力,没脸做人。”回想到以前的所作所为,张飞很不好意思。

张飞51岁,家有4口人,两个孩子上学。2015年,他被评为贫困户。当年底,村里开小组评议会,发现张飞没有递交贫困户申请表。“咋不交表啊?”村干部上门询问。“交啥表,反正我也富不起来。”张飞说得理直气壮:只有两亩多地,种粮都不够吃;住土坯房,房顶漏雨;出门打工吧,又没人照顾孩子,“你们也别管我,反正我饿不死。”

驻村扶贫干部和村干部鼓励张飞:“不要小看自己,你四肢健全,身体很好。只要勤劳、愿意吃苦,一样可以挣到钱。”

随后,村里安排张飞捡矿渣,每月收入约2000元。2017年,张飞一家住进集中安置房,对口帮扶干部还给他买了两头小猪仔。

2017年,张飞一家收入2万多元。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变得积极主动起来:西岭村要建茶叶加工合作社,张飞拿出家里的3亩茶园主动入社;村里发展光伏产业,张飞第一个递交了入股申请表。他铆足了干劲,决定要在今年摘掉“穷帽子”!

把贫困户绑在产业链上。两年来,竹山县相继出台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光伏发电等扶贫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各项产业蓬勃发展:秦古、得胜、大庙等乡镇发展茶叶产业,两年新增茶叶面积10万亩,覆盖贫困户1.6万个;柳林、双台、官渡等乡镇发展中药材,覆盖贫困户1071个;宝丰、得胜、溢水等14个乡镇发展食用菌1000万袋以上,覆盖贫困户1500余个;全县建成54座光伏发电站,向1万多个“三无”(无劳动力、无稳定收入、无其他产业)贫困户,直接分配电费收益。

多措并举,该县实现了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产业项目增收的目标。

把扶贫作坊建到家门口

“哒哒哒,哒哒哒……”11月4日,竹山县宝丰镇安邦鞋业扶贫作坊里一片繁忙,贫困户李春梅正忙着给鞋面缝线。

李春梅以前跟丈夫在外打工,婆婆生病后她回到村里,家庭收入减半。今年上半年,该镇引入安邦鞋业公司建成扶贫车间,李春梅就来打工:“都是简单手工活,工资计件拿,我一天能挣80多元。”

车间上班时间弹性较大,她可以照顾婆婆和接送孩子上学:“孩子带了,钱也挣了,多好!”这个扶贫车间,大约150平方米,共有30多名工人。

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如何利用?竹山县支持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进村组开办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企业下乡,工资当月结算;乡亲们受益,企业也有好处。竹山县嘉麟杰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工厂进村建立扶贫作坊,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同时节约了用工成本。

麻家渡镇店子村的曾荣华,以前在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因需要照顾孩子读书,她辞工回乡开办了一个家庭电子加工作坊,生产网络滤波器。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订单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目前在她的家庭作坊里打工的妇女有30余人,她还与双堰村、总兵安村等26个贫困户签订了加工合约。

该县出台政策,通过减免房租、政策奖补、贴息贷款等方式,支持扶贫车间发展。柳林乡通过老乡招老乡,引入了服装加工车间;擂鼓镇引入汽车坐垫生产企业落户,该产业很快发展覆盖到周边几个乡镇。目前,竹山县扶贫作坊有电子加工、手工编织、服装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汽车驾驶等五大类别,17个乡镇已建成1500多家扶贫作坊,带动1万多人就业,其中包括88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上一篇:通山大畈镇党建引领“畅通”脱贫道路“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通山以愚公之力为贫困户筑起多重保障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