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美丽乡村建设改变了脏乱差的环境,也让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魏家铺:美了“颜值”更提了“气质”

发布时间:2018-11-21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姬廷顺 曹忠宏“现在的村子建得可美了,住在这里,心情特别好。娃子们接我进城,我都不去!”11月19日,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魏家铺村,46岁的魏电华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夸赞村子的“颜值”。

放眼四周,一条清澈的小溪在村口静静流淌,一栋栋白墙蓝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干净宽阔的水泥路直通院户,门前屋后花草点缀、绿树成荫,好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图。“以前可不是这样。”魏电华说,这个村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村民们没啥致富门路,光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环境卫生也没谁在意,“村里到处是污水和垃圾,一到下雨天,粪便泥水到处流,河道成了臭水沟。”

垃圾去哪儿了?溪水怎么变清了?当了3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徐光龙说,这是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给魏家铺村带来的变化。

近三年来,该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按照“绿、净、齐、富、厚、和”要求,大力实施宜居住房、通畅路网、环境整治、乡村绿化四大工程。“清垃圾、改水、改厕、改圈、改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都栽上苗木花卉。根据群众意愿,专门为每家规划了菜园。”徐光龙说,村里还成立公共卫生监督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村干部带头打扫卫生,实施“门前三包”,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确保村子环境整洁的持续性。

美丽乡村怎么建,村民有发言权。“哪里的垃圾要清理、绿化要维护、哪些基础设施要更新,我们随时向村民理事会提。”村民涂应华说。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产业支撑。魏家铺村发展豌豆、三叶菜、核桃等农林产业,同时大力推广香菇种植。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有一溜百余米长、十来米宽、两米多高的香菇大棚,肖道明和妻子孙国莲正忙着在菌棒上刺孔,“马上要出菇,人要勤快点。种香菇是技术活,千万不能马虎。”

肖道明以前守着两三亩坡地,种小麦、红薯、挖土豆,一年忙到头,赚不了几个钱。村里开始发展香菇时,他还有些犹豫,没资金,也担心技术和销路。村干部告诉他,资金可以贷款,技术、销售均由企业负责。肖道明动心了,“有政府帮助,怕啥!”他贷款5万元,种植菌棒6000棒,保守估计,一季能挣3万多元。

徐光龙介绍,村里流转土地100多亩,集中建设香菇大棚110个,11家农户发展香菇3万余棒,带动40余户村民参与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得到“地金”,就地就业拿到“薪金”,入股合作社分到“股金”。“咱村的老百姓现在都手持‘三金’哩。”他笑着说。

荷包暖和了,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魏家铺村每年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已选出“十星级文明农户”18户,“好媳妇”“好婆婆”30多名。家家户户门口贴着家风家规:“本分做人,踏实做事”“有德才有福;有爱才有家”……老党员徐进感叹:“以前,村里人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闹矛盾,现在,邻里纠纷、婆媳矛盾没有了,大家都把心思用在怎么致富上。”

“环境改变了村子,也改变了老百姓的思想。”徐光龙说,村里今年提出发展乡村旅游,老百姓都举双手赞成,好几名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回乡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资金,解决了一部分村民就业问题。

上一篇:不到一个月磨破一双鞋 最近一次回家是在3个月前驻村扶贫队员说会一直干到底
下一篇:绿色发展照亮红土地——大悟县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