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鄂北旱包子美丽变身——在随县万福店农场感受改革活力

发布时间:2018-11-3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喜 通讯员 鲍亚忠 江开军

随县万福店农场,60年前初建时为千亩旱包子地,人口仅千人。如今,它已发展为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2.6万的乡镇和农场,获得“随县城乡统筹示范区”“全域旅游先行区”“社会文明样板区”等荣誉。

这家国有农场何以成为鄂北美丽乡村样本?11月2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实地探访。

“美丽变身”,从治水起步

初冬的阳光下,万福店的村庄、水面、道路、田园,汇成一幅多彩画卷。“万福店当年是出了名的旱包子、穷窝子。”58岁的农场干部何相安回忆,10多年前,由于地偏、缺水,同时管理体制僵化,农场一度“跌入谷底”:住房破旧,土路坑洼,人气萧条。“万福店最大的痛点是缺水。”到2013年,当地已连旱3年,新任场长张先勇上任,头等大事就是解决水问题。

——4辆运水车来回奔波,从50公里外的随州城区拉水,勉强保证镇区吃水。

——农场干部兵分三路,到外地找来打井队,日夜不停,一口气打下380眼深井。同时,18公里长的鲁城河引水工程紧张施工。

几年下来,全场9座水库全部除险加固,每年整修大堰塘10余口,硬化渠道总里程20多公里。多管齐下,引来汩汩清流。

如今,万福店是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施工区。不久,这里有望用上从丹江口引来的清水。

扮靓村容,激发返乡创业潮

3年来,万福店六成村民4000余户告别危旧房,住进了漂亮的农家院。60多个自然湾变成乡村公园,全域旅游成为现实。

改造“穷窝子”,哪来这么多钱?省钱的窍门,得从凤凰山村说起。

2015年,万福店争取到农垦系统危房改造项目,在凤凰山村试点,首批356套。

另起炉灶还是就地改造?凤凰山村党支部几经考察比较,选择就地改造。

为省钱,干部村民自己动手,清除杂物和废弃建筑,保留古树、竹园,增设水面、绿地、健身广场。

一口堰塘要改造,原方案是挖土取直。“应该随弯就势,做成葫芦形状。”老工匠一点拨,景观保留,上万元挖土费省了。

全村改造完毕,原计划1000万元的事,400万元办成了。

省钱高招,由此在全场推开。各村以自然湾为单位统一风格,施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美化乡村。

农场整合迁湾腾地、移民后扶、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投入危房改造和新村建设。截至今年,共争取危房改造指标3912户。

农场越来越美,引来不少游客。90后青年水远鹏放弃城市白领工作,和妻子返乡办起农家乐。在外跑了8年运输的代和平,打道回府养甲鱼。如今,农场已吸引50多人返乡创业。

盘活土地,绿色招商富农场

2013年至2017年,万福店农场引进4个过亿元项目,培育出9家规模企业,人均收入从9814元增至16771元,镇域经济综合考评在随县排名从第12位跃升至第3位。

农场,优势在地。“我们的做法,就是坚持改革创新,抓绿色招商,引进资金活水。”场长张先勇说。

万福店以“旅游+”为支点,撬动“农工旅”融合发展。山东晟博农业落户后,砸下2.6亿元,流转土地1万亩,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江苏爱康集团投资1.6亿元,建起240座光伏大棚,棚顶发电,棚下种养;万福油脂投资2.4亿元,形成以粮油为主的仓储、加工、贸易产业链。

传统企业宏丰纺织,一度经营困难。农场引导企业进行技改,产品质量、企业利润明显提高。“日夜开机,订单做不完。”企业老板杨平说。

今年,深化“两田制”改革又在农场拉开序幕。全场土地分为村民责任田和集体经营田,责任田人均1.5亩,其余的土地由集体经营,按照“内部优先、先内后外”原则推向市场。由此,全场5.4万亩地,可以腾出集体经营田近3万亩。

上一篇:沙洋:稻虾种养奖补激发脱贫动力
下一篇: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天门华悦置业助力移民村发展产业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