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无论如何变更,“苏区”村名一直保持至今——红色传承驱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8-12-0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图为:山村面貌焕然一新。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寿江通讯员阮班明

讲好红色故事,助力乡村振兴。11月20日,在新晋为湖北省“特色文化村”的谷城县南河镇苏区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中深切感受到,红色传承、绿色发展双轮驱动,正成为当地青山绿水间描绘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红色传承

谷城是全省著名的“苏区”。1931年10月5日,在贺龙红三军的指导和帮助下,该县成立了谷城历史上第一个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县苏维埃政府。随后,全县诞生了28个乡苏维埃政府,谷城成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铭记这段革命历史,谷城解放后将薤山脚下的原“七里沟”命名为“苏区村”。从此,无论行政区划如何变更,“苏区”村名一直保持至今。

南河镇苏区村作为当年红三军屯兵之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早在2011年,该县在苏区村建成“谷城苏区革命陈列室”;2018年6月,新落成的“谷城苏区革命历史展览馆”在该村揭牌。

驻村第一书记江伟兵表示,挖掘整理谷城苏区革命历史,以谷城苏区革命历史展览馆为平台,引导和教育党员干部群众,组建文化志愿服务队,排练“十送红军”等节目,讲好苏区革命故事,擦亮红色底色,继承发扬革命老区精神,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今,在苏区村,缅怀先烈感党恩,观看红色文艺节目,重走当年红军路,探访苏区保卫战遗迹……红色旅游已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同时,积极发挥群众身边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1月,经驻村工作队等多方筹措资金,硬化了郑家店1公里沿河路,解决了沿河北岸40多户村民蹚水过河出行问题。而在新修的河堤公路边,整齐有序地立着的一排红框“我为苏区代言”牌,“代言人”均为村中干部群众,有“优秀老党员”,有“美丽家园建设标兵”,有“勤劳致富脱贫标兵”等,一牌一人,每人配一段事迹简介及一张大图。

绿色发展

同样在河之左岸,人工种植的成片红心猕猴桃,成乡村一道明丽风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兴旺是根本之策。而产业发展既要着眼未来可持续发展,也要解决当前脱贫增收问题。”江伟兵介绍,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按长远、中长期、短期分类设计规划,立足当地资源禀赋,走绿色发展之路,将该村的长远发展定位于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分析襄阳本地市场后,中长期产业选择了种植红心猕猴桃项目;短期见效快项目,借助光伏发电扶贫政策,建成100千瓦光伏发电。

其中,2016年和今年,两次动员群众在郑家店流转土地55亩,建起红心猕猴桃示范基地,2016年种植的猕猴桃今年已试挂果。另外,引导村民自主发展猕猴桃50多亩,“争取将猕猴桃打造成苏区村支撑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园”。

为解决农特产品销售问题,今年5月,江伟兵等人找到谷城最大一家电商企业,在村委会新建起电商超市,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先一公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

而多个产业累加,今年苏区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已突破15万元,“空壳村”正在变成有一定实力的“实心村”。“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收入,有助于解决家庭无劳力的贫困户永久脱贫问题,同时可以对短期内家庭出现困难的农户实施临时救助。”苏区村党支部书记郑思群说。

苏区村现还培育了养殖大户5户,带动70多户贫困户自主发展养猪、养鸡、养羊等,另有多个农户尝试养殖兔子和土蜜蜂等。

昔日乱石成堆、垃圾遍布的温坪河,河道整治清理工作也有序推进。根据设计,河之右岸,将建生态停车场和群众健身广场。

群众反映强烈的过境主干道(南白公路苏区段)破损严重问题,经驻村工作人和村“两委”等多方争取,投资500多万元对道路进行翻修扩宽工程已于10月开工。

攒人气,聚财气。今年48岁的村民冯天明深有感触地说,此前多年,村庄缺乏变化,最近几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帮扶下,苏区村变化大,“乡村越变越美,游客也一拨一拨进村来。”

上一篇:一会一节招商推介成果丰硕 黄冈地标优品“身价”大涨
下一篇:发钱啦!中央下拨810万给湖北,符合条件的都可以领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