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野生植物变成亿元产业 阳新宝塔藜蒿香飘四方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志刚 通讯员 程应平

藜蒿,亦称湖蒿、水蒿,一种生长于湖泊草滩岸边的野生植物,如今是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藜蒿是阳新县兴国镇宝塔村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1万亩,总产量2800万公斤,产值1.5亿元。

十几年来,宝塔村紧跟市场需求,打造有机藜蒿食品,现已占领武汉藜蒿过半市场,并远销西安、成都、广州、北京、香港等地。

品质不过关,初战失利

宝塔村,由富河湖滩围垦而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部分山区库区农民在此聚居,下湖捞鱼虾、围湖种棉花,曾是省级扶贫重点村。

种藜蒿卖钱,柯亨福是该村第一人。1999年,他从南京女婿家带回蒿种试种,结果卖了2000元。他的成功引起村两委注意。2001年,宝塔村决定建基地种藜蒿,但村民们不敢贸然尝试。“过去种庄稼,首先就要除蒿草,还卖钱?”

七里组支书明廷旺等13名党员干部率先种植216亩藜蒿,当年获得成功,亩收入2000多元。很快,30多户村民跟进,全村藜蒿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

产量上来了,但因天气、技术和基地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产出的藜蒿品质差,长度、白度、嫩度、粗度都不达标,销售仅限阳新,大部分都卖不出去,亏损严重。明廷旺说,那时,天天有村民到村委会骂,甚至把藜蒿堆到他家门口。

打造有机食品,掌握定价权

如何扭转困局?

出台政策,提振信心。设立奖励基金,村民种植一亩藜蒿奖励100元;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实现旱能抗、涝能排;从南京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技术骨干,打造种植示范区。

2006年,村里成立春潮藜蒿专业合作社,注册“春潮牌”商标。合作社从村民中招聘100多位销售人员,实行销售分片承包,让村民主动了解市场、对接市场。销路一下打开,藜蒿相继进入武汉武泰闸、白沙、四季美等市场。当年,全村种植藜蒿2000亩,亩均收入3000元。

产品虽然卖出去了,但明廷旺发现,南京蒿农的藜蒿质量更好,价格卖得高。“我们只能等他们卖完再卖。”原来,宝塔村施的是复合肥,产量虽高,但水分重,口感差,市场竞争力低。

2007年,合作社提出改施有机肥,但90%种植户不愿意,嫌麻烦、成本高。合作社带他们到市场上看用户消费习惯,比较价格。一圈下来,大家服气了。

按市场需求选择种植方式,“春潮牌”藜蒿掌握了市场定价权,成功占领武汉市场,上门收购的商贩也越来越多,成了远近闻名的“湖北藜蒿第一村”。“2008年,亩产值1万元,人均纯收入1万元,总产值达到1亿元。”

减产提质,让土地休养生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一村一品”示范村,一项项殊荣接踵而至。“施有机肥的藜蒿又粗又嫩又脆,含水量低,口感好,产量虽有所减少,但价格更高,已占领武汉市场半壁江山。”

合作社社长柯亨兴说,藜蒿的种植规模长时间稳定在1万亩,但土地长期种藜蒿,影响了藜蒿品质进一步提升。2017年,他们请来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实施测土施肥,对土壤进行去酸性改良。“成本进一步降低,产品质量再次提升,供不应求。”“争取再用两年时间拿到有机食品认证。”该村总支书记艾义法说,今年已开始推行土地轮作,3年内将藜蒿种植面积调减到6000亩,让土地休养生息,提升产品质量。“面积虽降低,但价格会更高,产值不会减少。”

上一篇:【人民日报】脱贫攻坚,作风先行
下一篇:改革开放40年 老区黄冈尽显“年轻态”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