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湖北日报评:精准扶贫要有更精准的市场意识

发布时间:2018-12-04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李思辉

破解一些贫困户“越勤劳越挣不到钱”的问题,关键在对接市场。爱心虽然能解决燃眉之急,但并非治本之策。打破贫困地区与市场之间的壁垒,实现互联互通,才可能带来发展的“洼地效应”。

因为不会开拓市场,山药成熟后没人买,只好堆在院坝田头,利川市柏杨坝镇贫困户杨大春一筹莫展。湖北日报融媒体介入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短短3天,上万斤滞销山药脱销,杨大春感觉“从地狱到天堂,像做梦”。

贫困户贷款种山药,精心侍弄,收成不错,不可谓不勤劳。种植的农产品明明品质优良,为什么还是险些血本无归、贫上添贫?因为“不会开拓市场”,没有掌握市场需求信息。经过媒体报道后,上万斤山药抢购一空,明年的订单也排满了,爱心人士善意“帮一把”是一方面,有需求的个人和企业掌握了供给信息,做出市场选择是另一方面。

包菜价格低到几分钱一斤、荔枝丰收果农却哭了、大白菜卖不出去直接在田里开花……不光是山药,也不光在某一个地区,此前各地不少媒体发起过帮助农民推销滞销农产品的活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也曾在公开场合推销本地的柑橘、土豆等农特产品,都颇见成效。媒体和政府的宣传推广打破了“信息孤岛”,让闭塞在垄间的农产品与市场发生了链接,但这样的推广毕竟只是个案。在精准扶贫的进程中,如果能通过合作社、电商、订单种植等多种方式拓展市场渠道,通过大数据帮助农户掌握更精准的市场信息,这类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应该能大大减少。

在技术和资本的推动下,农业的范围已经大大延展,每个农户面对的不只是自己眼前那一小块土地,而是整个大农业产业链上的一部分,需要根据市场的消费需求,来进行有计划的生产。事实证明,偏远地区的闭塞不仅在道路交通上,更在信息渠道和人的市场思维、市场意识上。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靠对接市场、搞活市场,我们才彻底激活了经济,让数以亿计的群众奔向小康。脱贫攻坚需要付出勤劳和汗水,更需要融入市场、跟上时代,这恰恰是扶贫攻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信息不对称,视野受局限,不仅会造成“好产品去不了远方”,而且会导致供给方无法接收到市场逆向传递回来的需求信号,无法迅速做出种植结构调整,接下来的种植还是只能靠“撞大运”。

脱贫攻坚越深入,我们越会发现,一些地方在农产品销售上还非常原始,与市场缺乏紧密对接,甚至出现脱节现象。要破解一些贫困户“越勤劳越挣不到钱”的问题,关键在对接市场,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出现滞销现象就呼吁政府出头、媒体介入,呼唤社会热心人士踊跃购买,不是长远之计。爱心虽然能解决燃眉之急,但并非治本之策,很多贫困地区缺的不是特色产品,而是市场开拓能力和渠道资源。如何利用大数据,建立健全权威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指导农业生产,避免出现大面积的过剩或短缺;如何进一步鼓励发展农业合作社开拓市场,支持电商进农村对接市场,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调动农户走出田间地头跑市场,与市场紧密连接,都是摆在我们眼前的迫切课题。

市场就像浩瀚的大海,贫困地区就像海边深深的沙坑。打通二者间的壁垒,实现互联互通,才可能带来发展的“洼地效应”,盘活贫困地区的各种资源,让困难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切实受益,多些供不应求之喜,少些产品滞销之痛。

上一篇:扶贫小额贷 “贷”动致富新未来
下一篇:【人民日报】脱贫攻坚,作风先行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