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吃货有福啦!天门这个镇也推广起“虾稻共作”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8-12-1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走进马湾,人勤地不懒,不见冬日萧瑟,但见一马平川的滨湖大地上,开挖虾稻田正如火如荼,挖掘机哒哒移动,涌动着政府倾发展、党员(能人)带头、合作社示范带动,齐心协力推进虾稻共作发展的热潮。 

党建引领虾稻共作 

“我是看到村党支部副书记魏群兵带头种养虾稻赚了钱,这才放心开挖虾稻田22亩。”在马湾镇华一村,贫困户魏振军感受颇深。魏振军说,上半年,他在魏群兵的帮助下,稻谷和龙虾不愁卖,赚了4万元左右。

在马湾镇,像魏群兵这样以身示范的党员还有原曾刘村党员刘志龙、蒋湖村党员郑文武等一批能人。

马湾镇部分村庄地势低洼、水源充沛,乘着推广虾稻共作的东风,今年,该镇带领党员、种田大户、合作社负责人、村民代表等外出学习先进经验,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合作社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大胆尝试发展虾稻共作。力促大村流转1000亩以上,小村流转500亩以上,推动虾稻共作规模化、产业化;村“两委”班子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子,党员帮扶贫困户。同时,镇政府整合有关项目资金,用于扶持虾稻产业,农民开挖虾稻田的热情高涨,截至11月底,全镇开挖虾稻田面积1.7万亩。

合作社带动促发展 

提起发展虾稻共作的初衷,位于马湾镇的翔翔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良勇记忆犹新。

肖良勇曾做过服装生意,种过莲藕、莲子,但他体会到,莲藕、莲子用工量大,请工成本高,加上受气候影响、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的制约,收益没有保障。

8年前,肖良勇去邻市了解水产养殖情况,当地一个种养大户的话深深触动了他——“都说你们天门人聪明,我看不见得,放着大好的田块只搞单一的水稻,为什么不搞综合种养呢?” 

这一番话肖良勇记在了心里。马湾镇地处滨湖地区,地势平坦,水稻种植面积较大,采用虾稻共作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肖良勇想尝试。

听说廖湾村的魏云雨会养虾,肖良勇虚心拜师学技,从4.7亩试验田、到50亩、到200亩……发展虾稻共作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他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去年12月,马湾镇政府指导肖良勇牵头注册成立翔翔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让他“现身说法”,引导周边群众调整结构。如今,合作社有蒋湖村、廖湾村两个虾稻共作基地。

合作社副理事长郑文武告诉记者,上半年,合作社的1400多亩虾稻田,亩产成品虾约150公斤,亩产稻谷约650公斤,每亩平均收入4000多元。今年10月,合作社又流转土地1000多亩新开挖标准化虾稻共作田,预计年底完成建设,总面积达3000多亩。 

群众既想加入又担心有风险,马湾镇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标语、宣传手册等宣传市政府发展虾稻共作模式的相关政策,帮他们算对比账、算环境账,引导群众主动投入,抢抓调整结构的机遇。

以肖良勇等合作社能人为示范带头人,打消群众的顾虑,翔翔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从种苗、技术、销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合作社两个种养基地还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免费为有劳动力、有意愿发展虾稻共作的贫困户提供种苗,并包技术、包销售,解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在马湾镇,像翔翔合作社一样的还有鑫蕊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合作社示范带动,全镇虾稻共作仅上半年就新增6000余亩。

打造产业链助壮大 

走进马湾社区,马湾镇小龙虾交易中心暨小龙虾美食城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装修。

马湾镇把助推小龙虾产业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为了让群众在虾稻共作种养模式中获益,镇里组建培训中心,依托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已培训1000余人次。还组织镇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群众代表到潜江等地学习取经,增加种养户的信心,推进全镇虾稻共作健康发展。

同时还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助推“马大虾”等自主品牌参加电商会、交易会、农业博览会,强化农产品品牌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积极联系有关商贸流通主体,加快小龙虾美食城、交易中心及冷链物流建设,着力引进深加工企业,打造集种植养殖、餐饮、冷链物流、深加工于一体的虾稻产业链。

“目前,我们联系了潜江等地以及马湾镇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计划在马湾工业园区新建小龙虾深加工交易中心,预计冷库明年8月左右建成,确保虾农能够得到实惠。”马湾镇党委书记孙刚信心满满。

上一篇:回望“十个到村到户”系列四:安得广厦千万间
下一篇:企业家捐资千万建设美丽村庄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