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收官之战!35万人入住新房,十堰将建成全国最大扶贫搬迁安置点!

发布时间:2018-12-1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今年底

湖北省32.31万户

89.0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将全部建成

从12月7日召开的

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次全体会议获悉

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主体完工率已达97.5%

年底前

将完成剩余27.61万人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收官之战”

网络配图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也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全国有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我省有89万人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占全国近1/10。截至11月底,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主体完工率已达97.5%。

穷家不搬,穷根难断

不少地方将贫困群众迁出“穷窝”

重新安置到靠近产业园、

靠近集镇、靠近学校

靠近旅游景区、靠近交通要道

功能齐全的“富家”

也使众多贫困户

对“好日子”有了新期待

山村变社区 产业进园区

郧阳易地搬迁户过上好日子

12月8日,随着第一批118名易地扶贫搬迁村民喜迁青龙泉社区新居,十堰市郧阳区大柳乡双坪村村民冯先兵,也搬进了一单元101室100平方米的新房。

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今年是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的收官之年,剩余27.61万人的安置点建设任务将于本月底全部完成。

网络配图

十堰市是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的重点城市,搬迁人数约占全省40%。这个月,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冯先兵所在的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将全面建成。

安置点建设得咋样?

配套如何?

村民们搬到新居适应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

全国最大安置点

迎来第一批“新居民”

12月4日,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现代化气息十足的青龙泉社区,建筑工人正在进行小区外围绿化等收尾工作。这是全省,也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将接纳1.5万名搬迁户。8日、18日、28日,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将分三批喜迁新居。

顺着台阶进入小区,一眼就看到一单元101室阳台上的冯先兵。他正拿着扫帚,和家人一起打扫新屋,为他们一家四口人搬进来做准备。

48岁的冯先兵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许多。他过去住在大柳乡双坪村1组的土房子里,交通不方便,挑水要走1公里。更让他闹心的是,自家种的庄稼,一不小心就被野猪吃了。之前长期挖矿,冯先兵患上尘肺病,妻子有精神分裂症,母亲也年迈体弱,一家人的收入全靠冯先兵打零工。去年,他家的土房子塌了,一家人在亲戚家借住。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他免费得到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心里美滋滋的。

在十堰,包括冯先兵在内的35万人,都入住了或将入住新房。

一家人的生活热热闹闹,一个人的生活也不冷冷清清。

一进鲍沟村,五保户赵丰国正在院子和其他五保户聊家常。这个小院子里,住着19名五保户,他们都是独居。走进赵丰国的家,25平方米的小屋子里,一张单人床旁边是取暖火炉,厨房灶台上放了一些他自己种的蔬菜。电视柜上的电视是村里购置的。赵丰国说,他最喜欢看战争片。

2017年,鲍沟村71户村民乔迁新居。青瓦白墙,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楼前的自留小菜园里,绿油油的香葱、嫩生生的小白菜生机盎然。村民龚万田在门口菜园采摘了几颗自己种的白菜,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喝茶:“以前住在山上,交通不便,环境恶劣,现在拥有一套这么好的房子,我做梦都没有想到,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1+1+N”

脱贫走出新路子

易地扶贫搬迁,一个“易”字,并不容易。“政府最好做的工作,当然是就近安置,但挖不了穷根。”郧阳区人大副主任雷锦云说,“如果过去靠种地,现在还靠种地,这样的搬迁有何意义?”

然而,让村民们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故土,情感上难以接受,没地可种,还叫啥农民?“住老房怕塌”的贫困群众想搬,却又担心住新房会“挨饿”。

如何打消村民们“住着新房子,过着苦日子”的担忧?

郧阳区有本“四字经”:“搬到好地方,找到好出路,养成好习惯,过上好日子。”

舍得给资源,搬到好地方。郧阳区把当地最好的地段拿出来建安置房,向县城集中,向城边集中,向乡镇集镇集中,向交通便利集中。青龙泉社区离县城只有6公里。小区周边的配套完善,有幼儿园、市民活动中心、超市、医院、企业、菜地等,方便居民入学就医,生产生活。

舍得下功夫,找到好出路。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郧阳区通过推进“1+1+N”(一个劳务经济+一个香菇主导产业+N个发展项目)产业扶贫模式,帮助村民“拔穷根”。

旁边的香菇小镇引进湖北裕国菇业提供菌种、技术,公司还负责回收,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梅铺镇财神村3组村民熊保国今年种了3000多棒香菇,6个大棚一字排开,“有的棒子已经出菇了!”熊保国兴奋地告诉记者,去年他第一次种香菇卖了2万多元,今年种养技术熟练了,有望种出更多香菇,得到更多收入。12月28日,他和家人将搬入青龙泉社区的新房子。现在,他住在大棚旁边的临时板房里照料,技术上也不用发愁,有问题找技术员解决。

在安阳镇安置点,小区边上就是织袜企业,走几步路就能上班。在湖北麻健针纺有限公司,70岁的孔祥芝正手脚麻利地翻袜子,翻一双袜子8厘钱,她一天可以翻3000双左右。中午,公司还管一顿饭。

放眼翻袜车间内,都是像孔祥芝一样的易迁居民,年纪普遍较大,缺少专业技术。“从石头房搬出来住进了新房,还有一份工作,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孔婆婆精神饱满,满脸的笑。

30岁出头的钟太梅已经转正,工资也由见习期的900元提高到了2100元。“手脚快的工人一个人可以照看12台织袜机,每月可以拿到2500元。”钟太梅很满意现在的工作,离家近,照顾家庭也方便,比过去在外打工的日子强多了。

在发展各类种植、养殖等产业外,每村均配套有“扶贫车间”或“扶贫作坊”,玩具缝制、手工编织、零部件粗加工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区开花,带动贫困户增收。

融入新生活

仍有难题待解

从穷山窝进入现代化新社区,搬迁群众开始了融入新生活的过程。

走进安阳口社区,“搬出山旮旯,挖断穷根根”“真扶贫,扶真贫”等标语十分醒目,社区环境干净整洁。走进11—1—1房赵英章老人的家,100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安全通道不能乱停乱放、高空不能抛物等,过去的习惯得慢慢改。”

郧阳区易地扶贫搬迁的小区的艺术馆。

与香菇小镇同步建设的还有香菇交易市场、香菇贸易街、香菇主题文化公园,一个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功能配套,集休闲居住、香菇种植、观光旅游、市场交易、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特色名优香菇小镇正现雏形。

结合“双十星”创建活动,十堰市让易地扶贫搬迁居民文化生活更丰富,文明素质也进一步提高。

郧阳区易地扶贫搬迁的居民食堂灶台。

不过,要完全融入易地扶贫搬迁后的新环境,仍有难题待解。新的居民点和社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带来户籍管理、生产资料调整、就学就医、卫生管理等一系列管理服务,还有待跟上。

省易迁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对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情况等4项工作进行大排查,列出问题清单,缺什么补什么,切实让搬迁到新居的村民过上好日子。

易地扶贫搬迁的群众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脱贫走出新路子!

上一篇:荆门漳河新区突出“四点”力促精准扶贫
下一篇:回望“十个到村到户”系列四:安得广厦千万间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