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摘穷帽,多亏了这些队长、书记

发布时间:2018-12-2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劲松 通讯员 童庆

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小庙村,一条破损道路修复工程在寒风中破土。这条路连接跨越武鄂高速的两座天桥,关系600多名村民的出行便利和安全。

“多亏了吕书记这些年不断呼吁!”几位村民异口同声。他们嘴里的“吕书记”,是来自鄂州市国土资源局的村“第一书记”吕学良。

在鄂州市的47个省级贫困村,贫困户们说得最多的话之一就是“多亏了扶贫队长”“多亏了第一书记”。队长、书记们扎根农村,带头攻坚,争先实干,帮助越来越多的村摘掉“穷帽”。

兴产业,带百户

这47位贫困村第一书记中,有6人已连续干了3年,吕学良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中国种子集团生命科学院准备搬到鄂州,要找一块好地。选址中,市国土资源局极力推荐小庙村。

“院负责人考察后,对村里土壤情况、周边环境十分满意。”吕学良说,2016年10月,生命科学院先流转土地,开始培育种子。

350亩种子基地,不仅让14家贫困户有了租金,而且带动8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可达5000元。

翻开小庙村账本:村集体经济收入2014年只有1.68万元,2016年为5.83万元,去年同比增加了6万元。“今年预计可达近16万元,5年间涨了近10倍。”吕学良为记者细算:基地年租金6万元,集体水面年租金2万余元,光伏发电项目年收入3.5万元,加上废弃厂房、荒地复垦的年租金各有2万元。“到年底,全村80家贫困户242人将整体脱贫。”小庙村支部书记田向荣说。

手把手,助脱贫

3年前,来自市人防办的第一书记杨尚华刚到新庙镇茨塘村时,黄良明家6口人还挤在住了20多年的土坯房里,一家人年收入不到2000元,过年时才有肉吃。“先解决住的问题!”杨尚华先争取危房改造政策:政府投入6.67万元,帮黄良明建成近百方平房,还通了自来水。春节前夕,一家老小搬进新居。

61岁的黄良明患肺病,丧失劳动力;儿子黄少雄由于腰肌劳损,不能负重。从2017年开始,他们按规定享受低保政策。同年底,在杨尚华帮助下,黄少雄申请公益岗位成功,年收入近1万元。

眼见黄家有了起色,杨尚华还想再帮一把。他鼓励黄家流转门前8亩水田种稻谷。今年初,在黄家门前空地又搭起简易鸡棚,送来200只小鸡和1000公斤饲料,价值7000余元。到了春天,鸡和鸡蛋都上市卖了。如今,黄良明家年收入达2万余元。“多亏了杨书记帮助,现在全家人的日子有了盼头!”黄良明说。

据介绍,茨塘村60户贫困户目前已有32户脱贫,计划2019年整村脱贫。到今年底,鄂州市累计将有42个省级贫困村出列,40798人口脱贫,占总任务的80%。

抓规划,谋远景

在泽林镇陈桥村,村民们既为这里的山清水秀感到自豪,却也为多年顶着的“贫困帽”抬不起头。

村支书邵卫华自有一本“账”: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35户、418人;按致贫原因分,因病占74.88%,因残占17.7%,因学占3.5%,其他原因的有3.83%。

“村里有发展的想法,工作队就要拿出可行办法。”省委农工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泽军介绍,省委农工部3年来筹措项目资金达400多万元,大大提升了全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集体收入和群众文明程度。

在持续“输血”的同时,工作队更重“造血”。王泽军和村委班子一起分析:全村自然资源丰富,加上邻近市区,交通便利,发展城郊型产业将有作为。

今年,扶贫工作队会同华中农业大学起草了《陈桥村现代都市农业园总体规划》,挖掘旅游资源,发展生态农业,培植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盘活农民富余资产。

规划尚未最后定稿,就有好消息传来。“一家民营企业准备投资500万元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马上就签合同。”王泽军说:“这个项目预计将为村里每年带来10余万元收入,并带动贫困户就业致富。”

上一篇:汉川坚决斩断伸向扶贫项目“黑手”
下一篇:梁子湖区探索生态扶贫 让绿水青山成“幸福靠山”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