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南漳县种田大户是残疾夫妇

发布时间:2019-01-1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寿江 通讯员 刘心成

女方幼时不幸失去双脚;男方年轻时不慎被雷管炸飞一根手指。南漳县这样一对残疾夫妇,通过流转土地,添置农机具,不仅打拼奋斗成乡村致富能手,还是邻里眼中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2018年12月19日,在该县清河管理区家中,果道友、周双莲夫妇向到访的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2018年的纯收入,又一次突破了10万元!

响当当的种田大户

1972年出生的周双莲,1岁多时掉进火坑,落下终身残疾;1966年出生的果道友,19岁时玩雷管把自己炸伤。

1994年,经人介绍,两人步入婚姻殿堂。

起初,夫妇俩只有2亩多田,加上捡种别人家的2亩,“一共4亩多地,养不活人”。穷则思变,1998年,夫妻俩一下租了近30亩地来耕种。

收益不错,六七年后,租地面积达到60亩。2015年至今,流转的土地面积稳定在140亩左右,成为当地响当当的种田大户。

田地面积大了,人工种不过来,手扶拖拉机、50马力拖拉机、80马力拖拉机、手扶式插秧机等农机具陆续买回了家。

农机具增加后,不仅耕种自家的田,还帮乡亲们代耕、代种、代收,增加家庭收入。“农忙时节,机器不能闲,就请机手帮忙。”果道友告诉记者。

改变不仅如此。乡亲们介绍,以前,没有农机具或农机具少时,农忙季节,常常看到周双莲膝行田间,割麦子、捆麦子等,帮丈夫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人动容。“他是个老实人,脾气好,靠得住,蛮照顾我的情绪,这辈子跟着他享福。”周双莲动情地说,家里抓经济抓收入以及家里的其它大事,主要是丈夫操心,她则“主内”,料理小菜园子和家务等。

77岁的邻居郭巽吉老人告诉记者,这对夫妻不仅感情好,为人和气,而且致富有方,房子宽整,让人羡慕。

名副其实的农机大户

果家小院,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净整洁。旁边的附屋里,停着大大小小的农机具。

追求不止步,奋斗不停歇。2016年,国家补贴,加上自己出资3万多元,果家夫妇又买回一台秸秆打捆机。“我们这里养牛户多,需要大量草料,于是动了心思。”果道友介绍,买回打捆机当年及2017年,因收割季阴雨天气影响,基本没打到什么草。2018年年成好,打了上万捆稻草秸秆,“一捆草的成本是1.3元,可卖3元,再加上打捆一亩政府补贴10元,仅打捆一项,2018年纯得2万多元。”“打捆稻草,不用给农户付钱。相反,稻草对很多农户来说,是个负担。草打不起来,土质压不实,种小麦会减产,也不好耕田。”果道友说,自从家里添置了打捆机,收割季节上门请他打捆的人就多了,有时实在忙不过来,还把人给得罪了。“打捆秸秆的收益比较可靠,打算2019年再添置一台。”他说。

果道友的这番话,说得很有底气,因为,果家24岁的儿子果才锋也回到了家乡发展。

果才锋对记者说,父母虽都有残疾,但他们勤勤恳恳,朴实善良,是他心目中的榜样。

前些年,果才锋在襄阳一所职业学院学汽修,毕业后到江苏、上海、广东等地上过班。2016年他回家学开挖机,现在南漳一带开挖机,“农闲时在外开挖机,农忙时回家开农机。”“现在他们家不仅是种田大户,还是名副其实的农机大户。”南漳县农机化办主任余猛表示,果家夫妇的发家致富故事和奋斗历程,在当地感动了很多人。

上一篇:9家鄂企捐赠善款2.4亿元
下一篇:靶向扶贫 精准施策 ——杭州市上城区对口帮扶鹤峰县纪实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