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2019,三农工作这么干!

发布时间:2019-01-15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图为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现场。(湖北日报记者 田悦 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成效怎么样,农民说了算。我们要用心恤农、用情暖农、用力扶农,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日子越过越红火。

打好三大攻坚战 实现90万人脱贫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深化P2P网络借贷等风险点整治,加强类金融机构等薄弱环节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机构、非法金融活动、违规举债融资。有序化解银行不良贷款。积极防范化解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

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精准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实现90万人脱贫、800个村出列、17个县摘帽。加大四大片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力度,重点解决影响“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统筹推进产业、健康、就业、教育、生态等扶贫,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持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扎实推进非贫困县脱贫攻坚。大力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对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尽快制定支持政策。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

坚决推进铁腕治污。统筹治气治水治土,打好蓝天保卫战、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等重点战役。加快火电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开展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对重点行业和重污染区域设置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推进不达标断面综合整治,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全面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建设。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加快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巩固发展三农持续向好形势。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生产。聚焦优质、特色、绿色,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因地制宜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等绿色高效种养模式。支持襄阳打造中国有机谷。支持咸宁推进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荆楚优品”工程,培育潜江龙虾、恩施硒茶、随州香菇等国家级品牌。

着力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具体办法,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多途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培育壮大乡村振兴主体力量。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提升行动,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入实施“三乡”工程,支持和调动各方面力量投身乡村发展。

稳步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改造农村危房5.8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力争20户规模以上村组通达硬化路。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打造一批美丽宜居乡村示范项目。

努力提高绿色品质

创造更多绿色福利

坚定不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推进“双十”工程,奋力当好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强化“三线一单”硬约束,巩固提升系列专项整治成果。深入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非法码头整治、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加快推进长江两岸造林绿化、港口船舶污染物处置设施建设。着力解决饮用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深入推进全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重点省份建设。

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编制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细化落实十大战略性举措58个重大事项和91个重大项目年度任务,加快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完善提升碳排放、排污权等资源交易市场。

持续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绿色发展考核、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制度。健全企业环境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压紧压实河湖长制,加强巡河巡湖管理。健全省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奖励机制,让提供良好生态产品的地区“不吃亏”。

民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充实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聚焦难点、痛点、堵点,持续办好民生实事。

稳定和扩大就业。把稳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重点解决好返乡人员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深入实施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精准推进全民参保计划,重点向中小微企业、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扩面。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医疗、工伤、生育保险省级统筹。加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

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新建改建一批乡镇和中心村公办幼儿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消除“大班额”,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对贫困家庭学生应扶尽扶、应助尽助。

加快建设健康湖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分级诊疗,实施县域综合医改,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血吸虫病、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

大力发展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加强文艺队伍建设,推动文艺创新,繁荣文艺创作。推进基层“五馆三场”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施无线数字覆盖工程。推进传统工艺振兴。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利用。推进全民健身,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三社联动”,完善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上一篇:国办印发《意见》大力实施消费扶贫
下一篇:湖北省人大代表王启军——建立互助义庄探索扶贫长效机制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