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国斌的果园里,受灾的芦柑铺满一地
□楚天都市报记者张皓
本该11月采摘下来冬藏热卖的约40万斤芦柑,如今却静静地躺在养育它们的160亩土地上,目之所及,一片橘黄。
这里是江夏区法泗街古庙咀果园,园主是80岁的王国斌、78岁的孙世想老两口,他们在此开荒种芦柑已20年。因为气候原因,去年芦柑品相欠佳,他们只好打烂在地里。
看着满地的果实,王老仍然积极乐观:“做事哪有不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的,去年老天爷不让我收,我不会气馁,今年再战!”
前干后雨芦柑变畸形
“你看地上的这些芦柑,一个个都是畸形的,瓣小皮厚还鼓包。”1月16日中午,王国斌在种植园里随便捡了一个芦柑,剥开展示。记者看到,因为水分不足,芦柑果瓣较小且十分干瘪,而外皮却长得十分厚实,表层还鼓起了大大小小的包,品相难看。试吃一口,酸味较重。
这里的芦柑,每年5月初开始挂果,到11月初开始采摘。王老说,采摘后需要存放两三个月以脱酸,春节前开始出售,一直可以卖到次年三四月。他这里的芦柑,因为品质较好,没怎么愁销路,每年的这个时候仓库里堆得满满当当的。“这160亩果园,有1.2万棵芦柑树,每年的产量在45万斤左右。”
但是去年因天气原因,王老的芦柑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去年的5月至8月份天气干旱,芦柑果瓣生长得很不充分,因此比较干瘪;10月和11月各连续下了半个月的雨,芦柑外皮膨胀变得松弛,表面鼓包。
去年共亏损十多万元
王老说,他本来想让树上果实多长一段时间,也许还可以缓解一下畸形的状况。但去年12月下旬的一次大雪,彻底打碎了他的希望。为了避免树上的废果汲取果树的养分,也防止果树被冻坏,他让工人打落树上约40万斤废果。
160亩地上的果实若捡起来处理,需要很高的人力成本,王老准备请人用旋耕机就地打烂,融于泥土中再进行消毒处理。看着这满地的废果,王老乐观地说:“就只当是一次对大地的反哺,希望今年能够大丰收!”
如今,只有2万多斤芦柑堆放在仓库一角。问及去年的损失,王老算了一笔账:工人一年的工资约15万元,化肥农药约需7万元,加上土地租金,一年下来成本约24万元。年成好的时候,除去成本可以挣10万余元,一般保底也有5万元以上。去年是特殊情况,算下来亏损了十多万元。
老两口开荒种地20年
一般人会认为,七八十岁的老人应该安享晚年了,而王老和老伴却仍选择在田间地头劳作。谈起初衷,王国斌表示:“我种地主要不是为了赚钱。”
王老是武汉市船厂的一名退休工人,有一次从船上跳下抢险受了工伤,腰椎不太好,50岁就提前退休。一开始他也每天在麻将中度日,但觉得这样下去很没有意义,于是到沙湖果批市场卖水果。有一次他去浙江进芦柑时,觉得品种很好,就想湖北就不能种?
因为父亲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逃荒到过江夏法泗,这里还有叔伯等亲戚,1999年,王老花7000元在法泗古庙咀承包了一片荒山种芦柑。“当时杂草丛生,人都走不进去。”老伴孙世想清晰地记得开荒时,他们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起床,晚上经常忙到深夜十点以后才睡觉,一天劳作十多个小时。
老两口的行为,主要是为了打发自己的晚年生活,同时也想用实际行动带动周边居民脱贫致富。不过因为投入大收益慢,周边农户没有多少人跟种,但他们一直坚持了下来。
街道正争取受灾补贴
尽管亏损十多万元,王老并没有像其他受灾户那样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求减免土地租金,或者争取受灾补贴。“我是个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王老说,自己开荒种地20年,无论收成好坏,都不会给政府添麻烦,“做事哪有一帆风顺,不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的?我不会因此气馁,今年还会接着种!”
记者联系了法泗街道办事处分管农业的曾主任,他说上次下大雪时,林业站曾主动前往王老的果园调查,后来他自己也专程前往查看灾情。这处果园以前是废弃的茶场,王老重新开垦种植很不容易,20年来没有拖欠过一分钱的租金,与周边村民的关系也处理得十分融洽。“王老现在的租金是每年2.5万元。果园属于集体土地,租金减免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需要走组织程序。”曾主任说,街里也向区有关部门上报了此事,看能否为王老争取一点受灾补贴,或从其他方面争取一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