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抓住产业“牛鼻子” 通城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发布时间:2019-01-22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荆楚扶贫网讯(通讯员 刘建平)1月20日,笔者走进通城县五里镇汉上村的漆包线加工车间,十几位村民正在忙碌着,他们有的在操作生产机器,有的在干手工活,不一会儿,一箱箱漆包线就生产好了。

五里镇贫困户在村扶贫车间加工产品。通讯员刘建平  摄

杜美珍是该村四组的村民,她说:“村里的妇女接受手工技能培训不到一个星期,就已经掌握了漆包线所有的加工流程,大家都觉得易学易上手,而且车间就建在村子里,非常方便,现在她们也成了“上班族”。村里办起了凌亚电子厂,不仅解决了我的就业问题,还可以把家里打理得很好,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像杜美珍这样,因为扶贫车间的出现,生活发生改变的非贫困户和贫困户在五里镇不在少数。他们每个月能拿到稳定的收入,家里的活也没耽误,这种改变让他们甚是欢喜。

 

隽水镇贫困户在无土栽培蔬菜基地采摘。通讯员刘建平  摄

近年来,该县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战略性举措来抓,紧紧围绕“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的工作思路,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推动扶贫产业集中化、规范化经营,激活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这个县的隽水镇、大坪乡等其他乡镇则是把水产养殖、中药材种植、无土蔬菜栽培等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扶贫产业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扶持贫困户家庭以土地、扶贫贷款入股参与分红,贫困户劳动力通过劳动取得报酬,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

据湖北幕阜山天岳有机农业公司无土栽培蔬菜基地管理员吴春霞介绍,她这个基地每天都有贫困户到这里来务工,按大工120元/天,小工80元/天计算,从去年到现在共付了二十多万元的工资,为当地的老百姓增加了不少的收入。

 

石南镇村民在艾叶基地管护艾叶苗。通讯员刘建平  摄

产业带动不仅给贫困户带来了致富的希望,也大大激发了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部分贫困户在扶贫产业基地或者扶贫车间务工的同时,还通过发展生猪、野鸡等养殖,进一步巩固和增加了经济收入,为脱贫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目前,通城县通过发展扶贫产业和贫困户的自身努力,全县共有6.6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26个村整体出列。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户们正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摆脱贫困实现致富梦。

上一篇:2019年湖北力争20户以上村组全部通达硬化路
下一篇:武汉大学经管院与恩施白果树村结对共建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