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他们,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推动全省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们,是时代的标杆,是荆楚儿女的优秀代表。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首2018,展望2019,听听道德模范、“中国好人”这些先进典型的心声。
2018年9月,85岁的中国首位女空降兵马旭决定将毕生积蓄1千万元捐给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用于支持家乡的教育和公益事业,其事迹经《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强烈反响。2018年,马旭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2018年度人物候选人。
黄继光战友 我国首位女空降兵
1933年,马旭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县建国乡建国村李国宝屯。因父亲早年过世,家境贫困,1947年,年仅14岁的马旭参加了解放军,与黄继光在同一部队,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多次立功受勋。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马旭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1961年毕业分配时, 28岁的马旭奉调成为空降兵部队军医。当时女兵根本不让跳伞,并且马旭身高和体重都不符合跳伞标准,因此她多次请教跳伞的要求没有得到批准。
部队同志都跳伞下去了,战士们生病、受伤了,要及时治疗,我这个军医不能跳下去,就没有用处"马旭心里憋着一股劲,回家挖了个三尺多深的大坑,填满沙子,用两张桌子、两把椅子搭起跳伞练习台。每天下班后练习跳沙坑五六百次。半年后,部队首长答应让马旭尝试跳伞。她一连跳了三下,每次动作都很标准,于是马旭被批准参加跳伞训练,并迅速成长为一名女空降兵。这一跳就是20多年,跳伞次数达到200多次,创造了三项中国跳伞之最: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次数最多的女兵和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离休不休息 潜心搞科研
20世纪80年代,马旭和老伴颜学庸离休,他们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而是选择了退而不休--潜心搞科研。
马旭经常从实际问题出发,攻克科研难题。空降兵跳伞着陆瞬间,强大的冲击力容易造成士兵腰部或踝部骨折,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为此,马旭夫妇经过反复尝试,最终获得重大突破,发明了跳伞时着陆保护脚踝的充气护踝,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几十年间,马旭夫妇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研制出高原跳伞"供氧背心",填补了当时相关领域的空白。科研成果换来的报酬,他们二老一一存下来,成为此后1000万元捐款的一部分。
捐款千万 老两口乐住陋室
马旭夫妇住在武汉市远郊区,他们放弃了部队干休所安排的住房,搬到部队旁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院子有两间低矮的砖房,屋内摆满了书报和学习资料,房间陈设也极致简单。二老在院内开辟出一片菜地,种植一些蔬菜。
马旭夫妇从不买衣服,都是穿老军服,一穿就是70多年。马旭老人的一双人造革鞋子的皮都破了,老人还不舍得买新鞋。多年来,老人们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把一分一角的钱攒起来存入银行。
几十年攒钱的背后,藏着马旭老人长久以来回报家乡的强烈愿望。从15岁参军离开故乡起, 70年间,马旭没有回过家,"现在国家正在搞精准扶贫,实施东北振兴。我当过兵,上过军医大学,现在生活幸福了,不能忘记家乡的兄弟姐妹。"在去年的一次聚会上,马旭向战友表达了这一想法。战友帮忙马旭联系到木兰县,她从几个捐赠对象中选择了教育和公益事业。
2018年9月13日,马旭夫妇二人在木兰县相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转账300万元。老人在邮政储蓄银行还有200万的活期存款外加一笔500万元的理财产品(将于2019年3月底到期),届时将悉数捐出。"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我现在盼望着快点到明年3月底,取出钱捐赠。"马旭说,完成这笔捐赠就了却了自己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