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廖婵 通讯员 田裕琳
1月30日,来凤县三胡乡讨火车村的兴茂鞋厂机器轰鸣,贫困户彭冬翠正在裁剪鞋面。
“国家的政策好呀,以前饭都吃不饱,现在不仅住进了新房,还能在家门口挣钱。”身着工作服的彭冬翠从车间走出来,高兴地介绍她家的变化。
彭冬翠一家三口住在讨火车村十六组,她和丈夫卢茂双常年在浙江打工。夫妻俩工资低,在外务工非但没挣到钱,还欠下外债。2014年,他家被纳入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春节,彭冬翠夫妇回家过年,到本乡石桥村看望同学邓宜山。邓宜山告诉彭冬翠夫妇,2014年杨梅古寨开寨后,他家办起了碾行客栈,每年能挣10多万元,给儿女都买了小轿车。
邓宜山建议彭冬翠夫妇在家培管杨梅,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差。夫妇俩采纳建议。上肥、打枝,精心管护,一年下来,彭冬翠家3亩杨梅净赚2万元。
彭冬翠夫妻俩把村里的留守人员组织起来共同发展水果,并得到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去年4月,彭冬翠夫妻成立了山里红水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80亩,发展杨梅58亩,沙田柚50亩,脆红李、蜂糖李184亩,带动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吃上了“产业饭”。
“驻村工作队把生产车间搬到了家门口,农闲时我就在鞋厂务工。”彭冬翠说。去年,她种杨梅赚了2万元,一家人全年务工收入近4万元。2018年8月,彭冬翠家被评为“脱贫之星”。
“儿子打工回来了,年后打算和村民一起包工程做。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家人勤扒苦做,日子会越过越红火。”卢茂双信心十足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