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姑山休闲度假山庄成为通城县第一家五星级农庄,被评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刘建平 摄
12年前,在外经商多年的李金刚带着“回馈家乡、脱贫攻坚”的决心回到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栗坪村,创办了湖北新三汇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村民和村集体以劳力、土地入股,共同建设以生态种养农业为重点、中药材养生为主题、休闲观光为基础的大健康产业带,经过多年耕耘,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百万多元……今天,新三汇和栗坪村踩着新时代的鼓点,迎着新三农战略的东风,村企合作,精准扶贫,共同抒写药姑山新时代画卷,一步步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烂泥地变花果山 村民变股民
“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啊!”黎红甫的老伴拿着新三汇发放的6000元工资喜极而泣。家住栗坪村四组的贫困户黎红甫身高只有一米四,体小力亏。
门口几块地都是烂泥地,种地收成不高,2008年恰逢村里的李金刚回乡创业,当得知黎红甫的情况时,李金刚当即租用他的田地,并当场给了黎红甫500元钱,并请他到自己和村委合作开发的油茶基地务工。
“以前的日子实在太苦了,全家都靠着两亩薄田过日子,儿子天生眼盲,好不容易讨个儿媳,还是个弱智,先后又生了孙子,全家就靠他一个人。”栗坪村李秀龙书记说到黎红甫时,唏嘘不已“现在好了,黎红甫自己在新三汇的油茶基地务工,老伴在家里养着新三汇免费送的猪仔,一年收入3.5万余元,座在家里致富。”
走在新三汇生态农庄的路上,放眼望去,一片碧绿,偶尔也能见到一枝枝梅花正在争相开放。树林下栽油茶,林中藏药材,好一幅和谐的画面,让人很难联想到,这里十年前只是一片荒废的烂泥田。
栗坪村地处通城县西北部药姑山脚下,距县城约10公里,杭瑞、京珠高速、106国道伴社而过。打工潮盛行的时候,村里的劳动力基本都外出打工,田地都荒废了,李金刚正是看中了这点,2007年秋回乡创办了新三汇,走村企合作路子。
村支书李秀龙介绍,栗坪村有富余劳力100余人,新三汇大力吸收贫困户入社务工,安排在种植、养殖、餐饮后勤和销售组内,有的以土地入股,成为股民。
近几年来,新三汇在附近4个村发展油茶基地2000亩。其中700亩租用贫困户山地,每年为贫困户增收3.5万元,700亩与农户股份合作经营。另有600亩,由合作社统一培育三年后,无偿划给100贫困户采摘受益。现有无公害蔬菜120亩,中药材基地2000亩。
前年,新三汇在药姑山新建2800亩白芨药材质量安全控制示范种植项目。充分利用素有“天然药库”之称的药姑山生态资源。通过土地流转,将当地低质、低效、低产值的分散性传统种植方式转变为高质、高效、高产值的集约化科学种植模式。汤果垅变成了花果山。
湖北新三汇公司老总李金刚(右一)与栗坪村干部在药材基地观察药材生长情况。刘建平摄
“油茶+药材” 特色种植富民
“现在是就近上班,一天能拿110元钱,每个月就有2000多元钱,还能顾家,比以前好太多了。”春寒时节,说起生活的变化,沙堆镇瑶泉村贫困户吴祥甫脸上满是笑容。
同为新三汇创办的瑶泉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却开辟了另外一种模式助力村企合作,精准扶贫。
沙堆镇瑶泉中药材种苗培育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3200万元。基地主要培育黄精、钩藤、白芨、射干、桔梗等10余种名贵中药材,将中药材产业培育为沙堆镇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瑶泉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共有685户2785人,其中贫困户182户575人。
群众要脱贫,产业是根本。为了让贫困户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新三汇结合瑶泉村实际,先后建成500亩百合种植基地、700亩油茶基地和1000亩中药材基地等。
他们鼓励贫困户把自家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然后,由合作社安排贫困户就近务工,让贫困户有了在家门口固定的务工收入来源。
就这样,曾经的泥瓦匠吴祥甫告别了“这个活忙完了还不知下一个工地在哪”的东奔西走的日子,和众多贫困户一同“转型”,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
产业发展起来了,瑶泉村的贫困户们就有了“摇钱树”。村里土地流转300元钱一亩,务工110元钱一天,按照工作时间,务工的贫困户每天还能额外领取“分红”收入。
收入稳定了,贫困户的脱贫就有保障了。
2018年合作社尝试 “油茶+药材”种植新模式,600亩油茶地间种桔梗、牡丹、白术等药材,每亩可产药材600斤,年收入6000元,油茶进入丰产期后,每亩还有近3000元的纯收入。
“油茶+药材”种植模式好处多多。管理油茶的同时兼顾药材,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减少了用工量,还可以药养茶、以耕代抚、以短养长,效益大大提升。
新三汇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和“四提供一回收”模式,由公司投资建设中药材种苗培育基地,提供种子、种苗、生物除草剂、并免费提供技术给种植户,全程进行技术指导,药材收成后由公司按市场价格统一回收。
同时,与村里69户产业扶持贫困户签订土地入股分红及用工协议,确保贫困户在基地务工日工资不低于110元,年收入2万元以上,另外还在村贫困户中培养药材种植专业技术骨干,传帮带普及中药材种植技术,创造更好的收益。仅2018年,通过产业扶持带动贫困户平年增收1万余元,土地入股的49户贫困户获得分红22万元,为20户基地用工贫困户发放务工工资20万元。
“四提供一回收”养殖 助力脱贫攻坚
湖北新三汇生猪深加工产品火腿、香肠、腊肉等畅销广州、深圳、武汉等地。刘建平摄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泉水叮咚响,曲径有人家走进新三汇养殖基地里李金刚正带着社员忙得热火朝天,猪进圈,栽药材。
“一世打工赚的钱还不如在新三汇做工一年赚的钱多,如果没有李老板,我一家子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过哦!”合作社社员何国才做事边跟大家招呼着。
何国才今年64岁,家住栗坪村四组,本身身体也不好,老婆和2个女儿又都患有精神病,常年四季离不开药,在2013年被建档立卡为贫困户,全家人就靠低保和何国才打点零工维持生活,但是那点钱一家四口吃饭都紧巴巴的,哪里还有钱买药治病。
李金刚知道后,送去生活物资,免费提供优质仔猪2头。一年下来,何国才除去养殖成本,年收入1万多。
在栗坪村周边村有不少像何国才这样困难的家庭,2008年李金刚决定以养殖场为依托,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养猪,推出“四提供一回收”服务,提供优质仔猪、提供全价饲料、提供防疫治病、提供养殖技术,包回收肥猪。这样养猪大户不用愁饲养,更不用愁销路。一下子吸引了来苏村、栗坪村等50多户养猪大户,每位社员年增收30%。
2008年秋,李金刚兴办的新三汇养殖厂与生态农庄,挺立在药姑山下。投资3000万元建设了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立128栋猪舍,饲料加工厂和先进的养殖设备,年出栏优质商品猪3万余头,养殖小区内修建了办公楼,硬化3.3公里公路;建设污水处理池和高产鱼池200多亩;在养殖场周围开发了300亩药材基地,200亩优质茶园,4000亩名贵树木、楠竹、杉木基地;创新采用“猪一沼一鱼一农作物—猪”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形成种、养、加、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
2008年,已被省畜牧厅、省财政厅认定为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同年10月,又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华中通城两头乌”产品认证。2016年合作社申请的“通城猪”,获得农产品地理标识,成立了“华中两头乌研究基地”、“通城县四脚岭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
同时在水产养殖上也形成规模,2009年已开挖精养鱼池两处300亩,创产值200余万元,实现利润120万元。为了提升产品附加值,结合饲养肥猪酮体瘦肉率高达60%的情况下,以此为原料加工,生产的新三汇火腿、香肠、腊肉等腊制品畅销广州、深圳、武汉等地。
至目前,新三汇拥有农民社员529户,全部按照猪舍标准化、装备现代化、管理数据化、场区生态化定位,实现猪舍单元式。高科技种猪生产流水线作业,现有种猪4200余头,年出栏生猪8万头,带动周边农户年出栏肥猪10万头。
休闲农业+旅游 壮大集体经济
正在开发的湖北药姑山度假村新春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刘建平摄
“张打铁,李打铁,打到张家门前落大雪……”
循着热情奔放的歌声,屹立在水中央的瑶乡舞台,一支穿着瑶族盛装的队伍正在表演拍打舞,整齐的动作,铿锵的音响,一群外地来客饶有兴致地拍照欣赏。
时值初春,新三汇农庄一派盎然,满眼葱茏,观光休闲的络绎不绝。
这座通城县第一家五星级农庄,“药姑山休闲度假山庄”被评为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山庄集餐饮、采摘、垂钓、农耕体验、观光休闲、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度假休闲村。农庄一次可接待容纳餐饮客人300人,住宿200人,停车位150个,近两年,年均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创销收入近600万元,安排贫困就业人口30来人。
新三汇掌舵人李金刚,在几十年创业和市场摸抓滚打中,思路更加清晰通过美丽乡村打造,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卓有成效,通城全域游和美丽乡村游的态势呼之欲出,新的一拨财富机会即将来临!
“下一步,我村社联手,利用集瑶祖故里、天然药库、佛道圣地和红色文化于一体的通城药姑山招牌,借力县里谋划的黄龙至药姑旅游公路线,拟投资6000万元,将药姑山度假村打造成2日游景区,景区将东接田庄千佛寺、西连东冲水库、南临杭瑞高速、北靠药姑山内冲瑶族村等景观。形成药姑山,西线旅游一条龙,其中景点有,水上乐园、游船垂钓亭、万头养殖场、生态蔬菜采摘区、瑶家酒坊、生态农庄、油茶药材基地、田庄水库、李时珍药圣塔展示馆、盘王庙、千佛寺、休闲亭等12个景区点。可吸纳近200名贫困户劳力就业。截止目前,现已建成6000㎡大型停车场,同时容纳200人住宿、会议的服务接待中心和瑶民水上乐园。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脱贫致富。到时,药姑山度假村纳入全县大旅游线路,我们的优势将进一步迸发,造福当地村民的举措将会更实更坚定!又巩固壮大集体经济”站在度假区的山头上,李金刚挥起右臂,信心满满地比划着------
湖北新三汇公司老总与栗坪村干部在药姑山康养中心看望老人。刘建平摄
共建共享 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养
“住进幸福院,吃住真方便。” 昨日,栗坪村三组八旬老太吴落梅边烤火,边看电视,高兴得流眼泪。自去年底,她住进来以后,天天饭来端手,每餐四菜一汤,晚上被子盖得厚,病了有人及时治。较之前,一个人在家冷一餐,没一餐,病了喊人不应,子女不在身边,只老太一人独居。
改变她命运的是药姑山康养中心。
2018年11月23日,通城县首个集健康养生与敬老养老功能的服务中心在通城县大坪乡栗坪村挂牌运行。
栗坪村属于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对象之一,被市委、市政府列入“1331”扶贫工程战略。由于经济落后,大批青壮年外出打工谋生,留下无人照顾的老人,包括五保户、无子女户等数百人,而乡福利院早已人满为患,老人们生活上有很大的不便,吃饭、购物、娱乐、就医等无人陪护。
“栗坪村老人多无人照顾的情况早前就引起了我们村委会的关注,但是村里资金有限,我们只有一方面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实际情况,争取政策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向本村明星企业新三汇寻求帮助。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才建成了今天的这个康养中心。”村干部在当日的成立大会上感慨的说。
忙碌在现场的李金刚介绍,我们本来打算把整个中心建设完善了再让老人们住进来,但是天气越来越冷,老人们在这个时候最需求的是温暖,所以我们考虑再三,就提前运营了。现在条件虽然差了点,但一切会好起来的。请各位老人放心,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我新三汇等企业和热心人士的资助,你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的。老人们听后都热烈地鼓起掌来。
“以前我们分散在各个村组,生活上的困难还可以忍受,最难过的是晚上。我经常一个人半夜醒后就坐在床上等天亮,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家住栗坪村金甲坡的吴玉岩老人说到以前的生活一脸辛酸,“不过现在好了,我跟先爹住一间房,他比我大3岁,他今年91岁了,觉也比较少,睡不着的时候我们可以拉拉家常了。”老人说到这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康养中心负责人李四友说:“以前老人生活在各自的家里,生活上没有照应,现在集中到一起来,便于照顾。这里特别要感谢的是新三汇的胡贤利女士,她勇挑重担,主动把康养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兼起来,除了自掏腰包贴补康养中心开支外,还拉来了自已的姊妹一起承担康养中心运转开销,这一年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药姑山(栗坪)康养中心总投资500万元,总建筑面积2200平米,可容纳200余个床位。本着为社会积极作贡献的态度,对凡是入住药姑山(栗坪)康养中心的老年人实行免费入住、免费供养。不仅如此,该中心还对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提供无偿服务;康养中心开始运转后,可安排10人贫困户到中心来就业。
药姑山(栗坪)康养中心将坚持以“老人为本”的服务宗旨,以“奉若父母,情同亲生”为服务理念,让入住的老年人真正体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孝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药姑山(栗坪)康养中心真正成为老年人的“福地”,也成为通城县在尊老养老方面的另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