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通城提升残疾人精气神 实现从“要我脱贫”转向“我要脱贫”

发布时间:2019-02-27    来源:    字体大小:A-   A+

    

通城县通过“三动”结合,激发残疾人战胜贫困内生动力,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实现就业创业,逐渐摒弃“等靠要”思想,实现从“要我脱贫”转向“我要脱贫”。

瀛通电子残疾人扶贫车间,安排残疾人就业。 葛七甫  摄

政策鼓励  宣传促动

通城县共有残疾人27000余人。如何让想创业的人有舞台,助想就业的人找到饭碗?该县的实践是:扶持先扶志,通过宣传引领,让残疾人先从心理上健全起来,自强自立。

该县针对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实际,结合《残疾人就业创业条例》,制定出台了《通城县分散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釆取挂横幅、写标语、组织开展分享残疾人自强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一些用人单位对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意识不断提高,残疾人就业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按比例分散就业、集中就业和个人就业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

“我在瀛通上班,一个月有3000多元,脱贫有希望了”!来自通城县关刀镇新建建村的贫困肢体残疾人罗敏一脸幸福。

继该县通过实施“小红帽”公益工程,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为57名残疾人提供公益岗位后,“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湖北瀛通电子,2016年投资1200万元新建残疾人扶贫车间,安置200多残疾人就业。目前,该县就业创业残疾人已达3976人。

量体培训   典型推动

大阳电线电缆公司员工在组装电子线。刘建平 摄

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关键是要培养残疾人的就业技能,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近年来,通城县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帮助残疾人掌握一至两门就业创业技能的同时,先后举办残疾人职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1期,培训残疾人2569人。

塘湖镇重度肢体残疾人夏晓舒通过学习手机维修技术,在塘湖集镇开设一家塘湖联通合作营业厅,经营手机销售、钟表维修和雕刻、收藏等业务,年收入近10万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身体保健越来越为广大市民群众所关注,其中按摩业更成为盲人的理想职业,为帮助具有劳动能力的686名盲人就业,该县一方面组织盲人到省残联参加按摩技术培训,一方面出台激励政策,对开店创业的盲人每人每年给予1000元的扶持。至目前,该县共开设盲人按摩店23家,安置盲人就业34人。

双百”引领   能人带动

“没有‘双百工程’的扶持,便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大坪乡杨部村村民吴中海是个一户多残的家庭,去年利用在外务工时学会的养蛇技术,在县残联“双百工程”专项资金和县农商行5万元贷款的支持下,办起蛇业园,不仅个人年收入超过10万元,而且还安置5名残疾人就业脱贫。

所谓“双百工程”,即是以残疾人家庭为主体,以残疾人增收为目的,按每户扶持5000元创业资金,每年重点扶持残疾人农家小店主和集镇小老板各100人的就业创业计划。

目前,该县类似吴中海一样享受政策红利创业的残疾人已达70人,遍布11个乡镇,渉及各行各业。其中,五里镇金塘村村民李淼忠等3名残疾人合伙创办的占地70余亩的养殖园,通过抱团养鱼、鸡、牛、羊,实现人平年收入5万余元。

与此同时,该县还注重发挥能人效应,运用“合作社+创业”模式,带动缺乏自主就业创业能力、处在低保边缘的贫困残疾人,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种、养殖业生产经营。

石南镇杨山村外经商青年邱定华,吸收27名贫困残疾人参与油茶、药材套种,实现户平年增收6000元以上。

四庄乡华家村残疾青年周智取在养猪。刘建平 摄

四庄乡华家村115名残疾人,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分别加入到小龙虾养殖、花卉苗木培育、西瓜蔬菜种殖、莲蓬种植和牲猪养殖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和务工增收,人平年收入超过5000元。

上一篇:举绿色扶贫旗 走阳光脱贫路 湖北省红安县探索实践“2533”光伏扶贫模式
下一篇:天门岳口 新春屋场院子会 共商脱贫谋发展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