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记者方桐、通讯员李维君)“以前伐薪烧炭,破坏了生态环境,现在用棉籽杆生产机制炭,变废为宝,还能扶贫。”近日,湖北荆竹泉炭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水平高兴地说,公司通过生态环保方式制炭,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带动17名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就业。
湖北荆竹泉炭业有限公司位于咸丰县高乐山镇白果坝村。近日记者在该公司生产厂房内看到,10多位工人或忙着将成型的炭胚上架入房,或忙着给身边的烤房添加燃料,忙的不亦乐乎。工人陈开胜边忙边介绍,他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原本靠养黄牛为生,因效益不怎么好,加上村里发展油茶,牛儿不能随便放场,去年10月,他把牛儿卖了,到机制炭厂上班,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
李水平是坪坝营镇荆竹泉村人。他介绍,自幼家境贫寒,从小辍学跟着祖辈伐薪烧炭,辛苦不说,还不赚钱。成人后,他到新疆等地打工,也没赚到什么钱,活到40多岁,还是村里的贫困户。立志自主脱贫的他,发现新疆棉籽杆资源丰富,凭借自己小时候伐薪烧炭的经验,萌生了利用棉籽杆生产机制炭的念头,毅然返乡办厂。2017年5月,通过上千次的试验,成功研发出日产30吨高温环保机制炭流水生产线。
白果坝村党支部书记李道永表示,李水平自主创业,实现了脱贫致富,还优先招收17名贫困户到公司就业,工人们吃住在家里,工作在厂里,顾家赚钱两不误。他“发薪”不“伐薪”,先富带后富的事迹广为流传,被村民称赞为新时代的“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