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区玉 通讯员 江开军
图为:随县裕国股份公司食用菌试验基地,试种的食用菌新品种榆黄蘑喜获丰收。
随县唐县镇十里村果农陈礼奎,近来遭遇幸福的烦恼:去年培育的20万株李子果树苗,一个月基本售罄,还有客户催着要货,召集人手移栽新苗时,却发现村民们都在忙着打理果园。
树苗畅销、客户催货、人手紧缺,陈礼奎不禁感叹:“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好,这条路我走对了!”
作为全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县,农业是随县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该县不遗余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力。
一主多元 一村一品
阳春三月,春风送暖。随县高城镇梅子沟村香菇基地迎来出菇旺季,密密匝匝的小香菇挤满菌棒。“这片基地种植香菇20万棒,是全县规模化香菇种植试点之一,去年创收50多万元。”村支书何高升说,尝到香菇甜头,今年又有20多户村民加入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
随县香菇年创汇达4亿美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从业人员约30万人。去年开始,该县开展做强香菇产业行动,争创国家现代农业(香菇)产业园。
该县食用菌协会会长许景闻介绍,做强香菇产业,就是要实现菌种标准化、基地规模化、种植科学化、加工精细化、产品多样化,致力打造“中国菇都”。
均川镇龙泉村种植熏衣草,吴山镇联宏村扩建黄桃基地,太白顶风景区宗湾村发展猕猴桃……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发现,全县“一村一品”产业布局特色鲜明。
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冯大庆介绍,做优特色农业,随县有香菇、优质粮油、木本油料、茶叶、水果、蔬菜、药材等7大优势产业。按照规划,全县将构建“一主多元、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坚持“培育”和“培优”并重,争创全国知名的“单打冠军”。
今年,随县将以创建“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县”为抓手,力争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示范镇6个、示范村60个,推动全县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三产融合 效益叠加
随县洪山镇温泉村广场中心,一只巨大的蜗牛塑像格外醒目。在当地村民眼中,这只蜗牛是“慢养小镇”的标志、产业融合的象征。
该村以西游记公园为依托建设“慢养小镇”,催生餐饮住宿、观光农业、特产零售等农旅商产业,近两年冒出农家乐35家。村支书曾庆海介绍,不仅土特产卖出好价钱,还有300多人吃上“旅游饭”。
淮河镇龙泉村是传统农业村,挖掘两山一水生态优势,引来西游记漂流、神农部落等农旅项目,带动周边形成田园综合体,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去年村集体收入跨越百万元关口。
在随县,旅游业是产业融合的粘合剂。龙头企业裕国股份建起工业旅游园,去年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小林镇神农红庄园依托葡萄种植和红酒加工,嫁接夏令营、婚庆广场等旅游项目;尚市镇神农牡丹谷为两万亩牡丹增设旅游设施,每年举办牡丹节、汽车越野拉力赛等旅游活动。
去年10月,随县跻身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人宋云说,在巩固“湖北旅游强县”基础上,随县致力于建成湖北“全域旅游示范区”,让全域旅游成为产业融合新引擎。
今年,随县以“农业+旅游”为主导,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农旅融合示范区及全县农村集中养老示范区,依托“四区”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深度融合。
深化改革 激发活力
今年初以来,一场涉及农民“命根子”的改革在随县万福店农场拉开帷幕。
“我们的做法,是深化‘两田制’改革,全场土地分为村民责任田和集体经营田,责任田人均1.5亩,其余的土地由集体经营,按照‘内部优先、先内后外’原则推向市场,村民责任田可以自愿参股。”农场党委副书记杨建军说,改革的目的,是激发农场土地优势,发展现代规模农业。
对于这场改革,黑龙村村民祖贻才充满期待。“我今年74岁了,6亩田种不动,白送给邻居种玉米。改革后,自家的责任田可以换成股份了。”而在万福店农场,像祖贻才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
试水改革的还有澴潭镇柏树湾村。以“村社一体、合股联营”模式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先后成立金银花、芍药、大白桃、油茶、水产5家合作社,去年人均收入达1.6万元,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
今年,随县一举推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县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尚勇说,改革是要让农村“沉睡资源”变为“鲜活资产”,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按照新的改革思路,淮河镇西湾村种植虎杖3000亩,尚市镇太山村种植黄桃500亩,殷店镇大东岭村收回500亩林场,集体增收10万元。
盘活资产引来资金活水。截至去年底,金融系统为随县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2亿元,在全省43个开展“担保贷”的县市区中位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