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让贫困户尽快出列 不让脱贫户返贫 不松一口气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9-03-18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胡品庆在家门前晾晒莲子,他预计今年的莲子产量还将继续提高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马庆军(左)在大棚里了解白甜瓜种植情况  长江日报记者杨涛  摄

3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锤。不要搞“大跃进”“浮夸风”,不要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这些问题我们历史上都有深刻教训。对这类问题现在就要敲打,防患未然,防微杜渐。

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武汉把脱贫攻坚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不敢稍有松懈,下足绣花功夫。在扶贫一线的同志坚守阵地,尽心谋划,尽全力帮扶,确保全面打好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扶贫书记”坚守乡村数年

40多个贫困户每天能挣百余元

3月15日,市总工会驻蔡甸区群丰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马庆军在大棚里,与村民们一同培育西甜瓜苗。

全国两会期间,马庆军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讲话,深有感触,“2018年精准扶贫工作中,群丰村112户精准扶贫对象已全部脱贫。习近平总书记‘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指示,鼓舞士气振奋人心!总书记还对扶贫工作给出了方向性指引,未来两年,我们最大目标就是确保不返贫,将进一步加大产业扶持,提升村民幸福感。”

2015年10月至今,马庆军一直坚守群丰村扶贫攻坚一线。近年来,扶贫工作队在村里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搭建100亩钢架大棚,每年生产两季西甜瓜、西瓜等瓜果,一季娃娃菜等蔬菜,年产值达100万元左右。去年,依靠在蔬菜基地打工,精准扶贫对象刘照明增加收入上万元,“忙的时候,每天工资100到150元,村里有40多个贫困户在基地里做事。”

几年来,扶贫工作队还配合村里完成全村低压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塆环境。“现在,村里住着更舒心了。”刘照明说。老襄河横穿群丰村,80%村民房屋在沿河两岸。现在1.5公里长的崭新硬化道路沿河道两岸延伸,路旁绿化树木初露新芽,并装有太阳能路灯。“下一步,将增加座椅等休闲设施,方便村民休息。”

展望未来,马庆军说,“今年将增加100亩钢架大棚,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获取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

还剩15户贫困户未脱贫出列

扶贫干部不敢松一口气

“‘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总书记的话鼓舞我斗志昂扬。”3月15日,市民政局驻江夏区八秀村扶贫干部刘志耀清晨7时30分走出宿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作为市直单位驻舒安街12个贫困村的联络员,当天上午,刘志耀要和工作队走访7家重点贫困户,下午组织召开片区扶贫会,讨论产业发展问题。

沿着硬化了的乡村公路大步向前,看着昔日的贫困村正在发生着的新变化,刘志耀自豪地说:“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在多方帮扶下,舒安街12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摘帽,870户贫困户2221人贫困人口脱贫。”

扶贫工作队帮助八秀村等村庄,吸引能人回乡,建设四季果园,引进藠头种植基地,修民宿吸引市民下乡,村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今年是舒安街脱贫攻坚最关键的一年,既要高质量落实脱贫政策,完成剩下的15户贫困户脱贫出列,又要因地制宜,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提高脱贫成效,保障脱贫不返贫。

“扶贫工作越到后面越艰巨,我们越不能松懈,我们有信心完成好。”扶贫工作队今年将和街道、村两委一起,继续推广公益岗位开发,引导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村塆志愿服务。通过鼓励贫困户参与塘堰库坝看护、村塆道路保洁、留守老人儿童照护等岗位,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扩大产业扶贫优势,推动脱贫攻坚成果。

“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贫困村脱贫蝶变美丽乡村

村民实现家门口打工增收

3月15日,长江日报记者来到黄陂区姚家集街双河村,村子正在进行房屋立面整治和绿化提升。昔日的重点贫困村已彻底变了样:农房白墙黑瓦、道路宽阔平整、村子干净整洁,村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

为了帮村民脱贫致富、帮村集体发展产业,一年多以来,双河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陈湖扎根村子,平均每个月仅回家一次。通过助学帮扶、产业帮扶、政策兜底、医疗扶持等措施,黄陂区及驻村帮扶单位对双河村开展了一对一重点帮扶。陈湖介绍,在精准扶贫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双河村发展起果林种植、家禽养殖、光伏电站等。有了产业带动,该村成功脱贫,村集体经济从零跃至10万元。

全国两会期间,陈湖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讲话,深受鼓舞,也看到了脱贫攻坚必胜的信念与决心。“总书记提出‘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去年4月以来,双河村开展环境大整治,全村拆除猪圈、牛栏及私厕,新建10座、改造3座公厕,进行全村污水集中治理、河道清淤修整、12处塘堰整治等。陈湖还帮着村里引导企业开发300亩苗木基地,通过推进双河村美丽乡村建设,部分村民参与其中实现了打工增收。“我们的日子过好了,去年房子也翻修一新,我在村里打工每月还能多挣2000元。”61岁的脱贫户段昌利介绍,他在参与村塆环境整治和基础建设中每月都有打工增收。

陈湖表示,接下来将与企业合作,让苗木基地产业发展之后,再由企业来给村民培育相关技术,下一步还可以发展稻虾养殖、精品苗木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

养鸡种湘莲打零工

顺利脱贫后还想盖新房

3月15日,当长江日报记者来到江夏山坡街光辉村胡品庆家时,63岁的他刚从自家湘莲塘里除草回来,脚上的胶鞋上还沾着泥土,他顾不上换鞋就进屋拿出了去年收获的莲子,放在门口的席子上晒。

“这些城里来的小伙子不错,帮了我家大忙。”看到市商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闫肃、王彪、王吉祥,老人高兴地说,2015年以前,胡品庆老两口在家务农,儿子在庙山打工,一家人算不上富裕,但其乐融融。2015年胡品庆的妻子查出患有早期胃癌,为了给妻子治病,家里花费了十几万元,因病致贫。

正当一家人为钱发愁时,扶贫工作队的到来为他们重燃了对生活的期望。“他们帮我积极申请,现在医疗费可以报销95%了。”胡品庆说,扶贫工作队还帮他想办法找出路,送了他100只仔鸡,请来专家手把手教他养鸡、种植湘莲。去年,他养土鸡挣了5000元,卖莲子挣了近4000元,他还就近打零工挣了9000元,为妻子治病借的两万元去年已还掉了一半。日子好了,老胡又开始憧憬起未来的日子:“我们一家还打算过两年把房子盖起来。”

“只有强化作风,扎根农村,才能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闫肃深有感触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代表团的讲话,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我们要在基层农村沉下心来,扎实工作,确保所在村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

脱贫后仍到村里上班

公益岗让村民不再担心返贫

3月15日16时许,从村塆做完保洁回到家里,陈炳生又急着出门,去村部给扶贫工作队做晚饭,这是村里春节后给他安排的新工作。

51岁的陈炳生是新洲李集街胡田村村民。20年前,陈炳生因腰椎间盘落下病根,再也不能干重体力活。那时,大女儿刚出世不久,一家生活靠妻子打零工勉强维持。随着二女儿出世,大女儿进入大学,高昂的学杂费一下子将陈炳生家拉入贫困户行列。

“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陈炳生介绍,大女儿从2016年开始享受国家教育扶贫政策,每年能够领到1万元的助学金;二女儿正在读初中,国家每学年也给予补贴1250元;全家还参与农村合作医疗,住院、门诊全免费,阻断了“因病致贫”。

此前,陈炳生的妻子在李集街一家纺织厂工作,一年可挣3万多元。由于年龄渐长,陈炳生的妻子今年初辞掉工作,又到汉口打工。陈炳生的大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在青山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顺利找到工作,年收入近5万元,一家人彻底脱贫。

今年开春,村委会又为陈炳生提供一个公益岗位,为驻村扶贫工作队烧火做饭,年薪1.5万元。“我再也不担心返贫了。”陈炳生感谢村里的照顾,空闲时间主动帮村里做保洁。

“就算将来驻村扶贫队撤回去了,村里还是会给陈炳生提供其他公益岗位。”村支书胡保国说,村里对陈炳生这类刚刚脱贫的贫困户,都采取了巩固措施,防止返贫。“我们的做法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的要求一致。脱贫了,‘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人穷志不能穷 好日子在后头

残疾贫困户要当“养牛大户”

“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户的关怀和牵挂,让我觉得特别温暖,我要为总书记争气,用实际行动养好牛,铆足干劲争当养牛大户,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落后、不掉队。”3月15日,黄陂区蔡店街赵店村的贫困户刘伟,向工作队和村委会表达了自己想扩大肉牛养殖规模的信心和愿望。

2008年,在外打工的刘伟因一场事故失去了双手十指,因双手残疾,连零工都做不了,随着孩子出生,家庭经济越来越困难。

2014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展开,有着不服输拼劲的刘伟,在村干部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始尝试肉牛养殖。2015年,刘伟被列为重点帮扶精准扶贫户,驻村帮扶干部多次深入刘伟家中走访,了解需求,为其子女申请了每年1000元的助学金。

2016年武汉推出金融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工作队和村干部主动上门介绍政策,鼓励、支持刘伟扩大养牛规模,帮助他申请到小额信贷8万元。目前,刘伟新建了牛圈,肉牛养殖增加到14头。

家庭和睦、经济状况好转,坚定了刘伟“好日子在后头”的信念。刘伟说,村委会和工作队正积极帮自己扩大生产,首期贷款到期后,还继续为其申请扶贫贷款,同时还帮他申请扶贫资金,硬化牛圈周边道路,解决牛圈行路难问题。

长江日报记者汪峥 李英波 王晶 李亦中 见习记者金晨 通讯员魏修翔 刘慧 熊先锋

上一篇:“造血式扶贫”助贫困村摘帽 海归艺术家下乡“盖”文创村 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
下一篇:广水电商免费培训新型农民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