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一个村的奋斗 一个时代的巨变 ——记敢“蹚新路”的小岗人

发布时间:2019-03-25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图为:安徽凤阳小岗村(资料图 片)。(新华社发)

跨入“凤阳县小岗村”门楼,沿着宽敞的友谊大道向里走,一栋栋粉墙黛瓦的徽派小楼排立在道路两侧,南来北往的游客在“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等景点间穿梭着,很是热闹。

出生于1949年的严宏昌是一名与新中国同岁的老人。这个41年前与村民们贴着身家性命干起“大包干”的庄稼汉,如今每天依旧习惯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行走在村里的友谊大道、改革大道……更多来不及命名的道路,他也乐得去逛逛。在严宏昌眼中,村里的一条条路似守望者,见证着小岗人的传奇:一群普通农民,通过奋斗改写命运,以实际行动生动讲述爱国故事,向着美好生活不断前进。

泥巴路上的“泥腿子”:有手有脚,不信吃不饱饭

小岗,新中国成立之初仅有24户人家,1955年时因地处岗地起名为小岗互助组,由此得名。在位于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里,一张老照片与如今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蜿蜒逼仄的羊肠小道泥泞不堪。在严宏昌的很长一段记忆里,小岗除了小,就是穷,是远近闻名“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扒火车外出讨饭是大伙儿最大的营生。

越来越多小岗人认识到,想吃饱饭,必须分户单干。1978年冬夜,小岗人在一份“秘密协议”上按下鲜红手印。“大包干”极大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次年小岗人便迎来丰收,粮食总产13.3万斤,是前十余年产量的总和。

这如同一股强劲东风,瞬间冲垮“大呼隆”“大锅饭”,唤醒沉睡已久的农村大地。自此,小岗在中国版图上有了独特的历史“海拔”,小岗人也逐渐明白,只要自己想,只要下劲干,“泥腿子”也有无穷的力量。

砂石路上的“淘金客”:千方百计也要迈过富裕坎

“大包干”惊雷一声,小岗人一夜越过温饱线。上世纪80年代,“闲不住”的严宏昌跑出村庄,坐着火车一路北上到了郑州、新乡,又一路南下去了福建。在一家3块钱一晚的小旅馆里,14吋的黑白电视上正在播放着关于浙江快速发展的新闻,这是与小岗不一样的画面。第二天,严宏昌便背起行囊坐上去浙江的火车。

与小岗“地里刨金”不同,当时的浙江农村已流行办企业。看着那里热火朝天运转着的工厂,严宏昌心里萌生了“无工不富”的新梦想。

上世纪90年代,有了富余收入的小岗人,以分段承包的方式,将土路改建成砂石路。在这条路上,庄稼汉严宏昌摇身一变成了“严老板”。他办过塑料编织袋加工厂、米面加工厂、工艺被厂,还帮村里谈过冶炼厂、养鸭场等招商引资项目。“爱折腾”的严宏昌在1998年当选为小岗村村委会主任,在接受采访时对着电视镜头许诺,在任期间力争让老百姓人均年收入增加400元。

然而成功路上无坦途。在很长一段时间,小岗难迈富裕坎。2004年,“省城干部”沈浩被选派到小岗任村党委第一书记时,村委会账本上只有3万元的集体欠债。

在沈浩的带领下,2008年,小岗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600元,比当时全省人均水平高出39%,是沈浩初到小岗村的3倍。

2009年,沈浩因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小岗村。他在小岗的6年,为小岗人的奋斗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幸福路上的追梦人:为了新小岗,奋力奔跑

因大包干“走红”的18位小岗庄稼汉,如今只剩下10位,多数已年逾古稀,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新世界,以及面积、人口几倍于过去的新小岗。

与新中国同岁的这群小岗人正成为一面旗帜,吸引着越来越多新小岗人集结再出发。

2018年1月,“县城干部”李锦柱被选派担任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干在实处,干字当先”,很快,多年难修的路段动工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驶入快车道,集体经济收入渠道越拓越宽。去年小岗人均收入超两万元,今年初小岗村民每人领取“股权分红”520元,比2018年初首次分红多了170元。

“父亲说过,一人富不算富,带动一帮人富才叫富。”严余山是严宏昌之子,曾自学创出多项专利技术、在上海等地办厂经商。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他舍弃丰厚收入重回小岗,一次次遭遇不被理解、投资失败等挫折,又一次次从头再来。

“百折不挠是烙在小岗人骨子里的精神”,如今严余山当选为小岗村党委委员。主抓青年工作的他组建了“小岗青年创业交流”微信群,里面有小岗18位青年创业之星,还有远在上海、北京等地工作的“有想法有思路”的年轻人,希望能为小岗新一轮的发展增砖添瓦,让小岗人加快奔向美好生活。

上一篇:川店苗木卖到雄安新区
下一篇:龙头带动产业兴 茶绿油香百姓富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