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浠水县以扶贫“三最”理念(把脱贫攻坚看做全县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发展机遇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域推进脱攻坚贫,将97个贫困村与552个非贫困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发力、同步落实,强力推进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
一、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最大的政治。一是强化责任。压实党政“一把手”扶贫管总责任,开展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即县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户,村党组织书记遍访农户。同时对8个深度贫困村实行“领导”升格,即第一书记改由挂点县领导兼任,每周至少到村工作一天,所在乡镇党委书记兼任扶贫工作队长,指导主持重点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强化考核。创新完善乡镇工作考核机制,实行位差考核方式,增加扶贫工作在乡镇考核机制中的权重占比。三是强化行动。在全县组织开展脱贫攻坚“二十个到村到户”行动,即信息核准、生产发展、市场主体、专合组织、电商扶贫、创业就业、易迁配套、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兜底保障、特困救助、社会关爱、道路硬化、饮水安全、电力保障、信息扶贫、精神扶贫、政策宣传等到村到户,全面夯实发展基础、强化脱贫保障,推动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整体水平上台阶。四是强化督办。推出“精准扶贫面对面”节目,将暗访督查与现场访问节目相结合,采取不打招呼,直入现场,当场提问等方式,直接向干部考问扶贫政策,向群众询问扶贫效果,现场晾晒脱贫成绩。
二、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最大的发展机遇。一是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均等对待、共同发力、全域发展。在财政投入上,累计整合资金52.5亿元,其中22.5亿元用于落实贫困村“五个一批”政策,30亿元用于改善所有行政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脱贫攻坚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紧盯农业供给侧改革,注重扶贫对接产业,常抓“410”(10万亩猕猴桃、10万亩油茶、10万亩葛根、10万亩名优特水产),短抓“四优特”(瓜蒌、食用菌、中药材、莲藕等农业扶贫项目),打造了一批见效快、收益广、带动强的特色产业。在市场主体对接上,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引进市场主体,通过“市场主体+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帮助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对接,把所有的贫困户镶嵌到产业链上。三是脱贫攻坚促进经济发展。目前该县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发展农民专合组织1251个,辐射带动农户14.8万户,通过对扶贫市场主体的奖补,全县累计发展扶贫市场主体502个,产业扶贫覆盖贫困人口比例达80%,每年户平增收8000元以上。
三、把脱贫攻坚最为全县最大的民生工程。一是坚持每年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开展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三年内,改造农村公路765公里,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新建、改扩建、规范提档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456个。实现乡镇福利院全覆盖。农村安全饮水率达到98%以上。二是启动“教育振兴计划”。投入数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每年招收教师300多名,改造农村学校108所、覆盖所有重点贫困村,落实贫困生资助金5万人次、7662万元。三是建立“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现所有精准识别贫困户住院门诊报销比率达到90%、个人支付金额不超过5000元,新建和改造村级卫生室174个,“两有”行政村(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医)比率达100%。(秦翊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