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特派记者 方桐 胡胜芳
4月10日下午,“农民报总编辑看广东乡村振兴”调研采访团走进南雄市灵潭村,记者看到了一个美丽富裕的新农村。
旷阔干净的柏油路通组入户,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路的一旁是粉墙黛瓦的民居,另一旁是清澈的小河和平整的农田,田里的“迷宫玉米”长势喜人。这里不仅环境美,腐竹加工、乡村旅游等产业也红红火火,去年村集体收入61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多元,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然而,2015年,这里还是破、旧、乱、脏的“泥塘村”省定贫困村,村集体收入仅1.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7000元,44户119人未脱贫。短短三年,灵潭村何以实现蝶变?
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介绍,近年来,该市探索实施党建“三个在先”,引领灵潭村脱贫取得实效。实施党组织优化设置在先,将村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同时在11个村小组成立了7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实行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涉及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务,党组织研究同意后,方可按程序实施;党员作用发挥在先,各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挂点、包干、驻村等方式,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三个在先’强化了党组织在基层组织中的领导地位,解决了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干劲、精准施策等作用。”灵潭村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通过推行“三个在先”机制,党组织带着村民干成了很多以前干不成、干不好的事,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灵潭村位于梅关古道和珠玑古巷的中间节点上,又是红色革命老区村,但过去这里房屋破旧、道路泥泞、旅游业一直发展不起来。该村素有“腐竹之乡”的美誉,但过去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腐竹品牌和效益都没做起来。近年来,村党总支理清发展思路,借助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成立了济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村集体企业,发展腐竹加工厂、光伏发电、烤烟房、农机服务、农家乐等产业项目,有的引进社会资本入股,租给专业团队经营。同时,建立“租金+薪金+股金”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链”在产业链上。
村民朱光凤便是黄烟产业的受益者之一。她的丈夫因为残疾无法承担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儿子因车祸失去了劳动能力,家里陷入困境。为帮助她家脱贫,村组党组织安排她到烤烟房工作,每月工资收入就有2000多元。如今,像朱光凤这样的贫困户都实现了产业链上增收,全村44户贫困户都已脱贫,迈上了小康生活新征程。